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調整,權益類基金發行也進入低迷狀態,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量化基金的發行卻并未出現減少的趨勢。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2日,已有90只量化基金發行(A/C類分開統計,下同),而這一數據在2017年和2016年分別是64只和114只,今年公募基金行業迎來量化基金發行大年。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從長期看,量化策略會越來越重要。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量化模型不斷優化和完善,量化基金數量和規模有望繼續增加。
基金公司積極布局量化基金
A股市場今年以來持續調整,新基金發行也維持低迷狀態,但量化基金的發行卻熱情不減,基金公司積極布局,匯安基金、浦銀安盛基金、農銀匯理基金等公司都首次發行量化基金產品。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成立的量化基金達90只,其中主要是主動型量化基金,為64只。證監會最新的基金審批公示表也顯示,還有多家基金公司申報了量化基金產品等待審批。與此同時,今年量化基金的規模也逆勢增長,截至7月底,量化基金規模超過1055億份,其中,主動量化產品的規模超過650億份。今年量化基金迎來發行大年。
薛掌柜基金組合研究院大數據量化研究員鐘源表示,今年A股受國內外因素影響單邊下跌,這樣的行情使得大部分權益型基金業績表現不佳,但相當一部分量化基金業績卻逆勢而上,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市場熱點分散,行業輪動速度加劇,量化基金能夠充分發揮模型選股、組合最優化的優勢,為投資者創造穩健收益。
數量和規模有望繼續增加
事實上,近年來量化基金持續發展,發行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014年到2017年,新成立的量化基金數量分別為10只、40只、64只和114只。盈米財富基金分析師陳思賢認為,近年來投資者對于量化基金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加上深度學習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都在推動量化技術在基金投資中的使用。“自發行以來,量化基金的口碑一直較好,即使在熊市也能較好控制回撤。作為一類創新產品,對于豐富基金公司產品線也有較大幫助。”鐘源表示。
鐘源還認為,從長期看,量化策略會越來越重要。隨著分析師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二級市場產品規模的擴大,基金經理需要面對的信息與標的規模也越來越龐大,程序化的分析器的輔助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陳思賢也表示,量化投資基金采用量化模型進行投資決策,對多方面的數據高效分析,具備較強的系統性、紀律性,從而能夠在投資中克服人性的弱點,分散投資風險。雖然存在策略失效的風險,但基金的量化模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量化模型也會不斷優化和完善,有望推動量化基金數量和規模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