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曉悅
近日,中山公用將獲控股股東中山中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匯集團”)注入環保標的廣東名城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城科技”),正式進軍環衛業務。
中山公用相關領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名城科技能幫助公司控制垃圾的前端收集、轉運,這將成為公司垃圾發電的戰略資源,直接影響垃圾焚燒發電的利潤,也將推動公司固廢業務的發展。此消息一出,公司獲得多家機構投資者關注,有分析師在研報中提出,并購后雙方可聯手開拓中山市及外省外市環保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業績穩健增長的推力之一。
獲大股東注入環衛資產
7月25日,中山公用收購名城科技一事獲批,相關股權的付款、交割、工商變更登記等工作將啟動,中山公用將以現金2.36億元購買控股股東中匯集團持有的名城科技95.50%股權,成為名城科技新晉控股股東。
資料顯示,名城科技系新三板掛牌公司,主營道路保潔、垃圾收運、垃圾處置和污泥運輸等業務。2017年,名城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47億元,實現凈利潤1676.86萬元。2018年前四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69.88萬元,實現凈利潤394萬元。
目前,名城科技擁有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服務許可證等多個證書。據了解,廣東省只有少數幾家企業擁有垃圾填埋一類資質,名城科技是其中之一。據公司透露,這對公司環保業務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運營垃圾填埋項目需要具備相應資質,而具有保潔業務相關資質也有助于投標。”中山公用相關領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并購完成后,名城科技將幫助上市公司進入環衛產業鏈前端,控制垃圾的前端收集和運轉。
據中山公用相關領導介紹,隨著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規模逐漸上升,垃圾數量將從供大于求向供不應求轉變,垃圾將成為垃圾發電行業的戰略資源,直接影響中山公用垃圾焚燒發電的利潤。而控制了前端,分類才能高效、準確,也將推動公司固廢業務未來的發展。此外,現階段各市、縣環保PPP有“固廢包”等綜合發標趨勢,要求競標企業對垃圾清運、焚燒填埋提出整體解決方案,中山公用并購環衛板塊也有利于將來在現有的垃圾焚燒領域進行拓展。
這是中山公用進軍大環保業務的重要一步。環衛行業屬于中山公用戰略目標“環保+水務”的主業,近年來為環保行業同行拓展主要方向之一。中山公用認為,其市場空間增長迅速、周轉率高、輕資本運營等特點都有利于公司做大環保主業的戰略。
“公司現在及將來都將積極協同合作伙伴,物色并購標的,以達到公司做大環保主業的戰略目標。”中山公用相關領導表示。
機構密集調研
在2017年年報中,中山公用近三年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全國領先的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以“環保+水務”為核心業務。自今年4月以來,中山公用對傳統業務的外延式并購持續高度關注。據中山公用透露,公司已與國內多個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水環境治理、環境監測項目進行磋商、展開盡調和談判。對危廢、環衛、餐廚等其他環保領域也同樣予以關注,展開標的并購方面事項的洽談。
而名城科技主營的環衛業務,屬于公司大環保業務范疇。從十八大“美麗中國”等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發布以來,環保領域市場高速發展,項目數量、規模、要求持續提高。作為國有相對控股、市場化運營充分的老牌上市公司,中山公用有著豐富的運營經驗、優秀的合作伙伴和充足的資源積累。環保行業發展迅速,未來在環保主業上,公司也將有地域、業務雙領域的實質性發展。
中山公用的戰略變化引起了不少機構投資者的注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山公用受到數十家機構的密集調研,機構代表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包括公司未來三年發展戰略、期權激勵推進情況、水價調整等。此次收購名城科技也受到部分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多家機構投資者參與了中山公用2018年7月27日的交流會,就公司發展現狀、未來發展戰略及本次擬收購的名城科技項目與公司高層進行交流。
與此同時,中山公用內部也掀起了增持熱浪。今年三月,中山公用的控股股東中匯集團、中匯集團部分高管及中山公用部分董事和高管通過資管計劃增持公司股票579.88萬股,合計增持金額不超過6000萬元,鎖定期12個月。
“這是基于對公司持續穩健發展的信心及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中山公用向記者表示。從中山公用財報來看,目前公司業績穩定。公司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14億元,同比增長10.3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24億元,同比增長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