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清盤、跑路失聯,負面輿情屢見不鮮,網貸行業在哀鴻遍野中度過了艱難的7月。行業各項交易數據普降,問題平臺高發,成為了網貸遭遇危機的最直接體現。
8月1日,網貸之家發布《P2P網貸行業2018年7月月報》(下稱“月報”),從網貸綜合收益率、成交量、運營平臺數量等多個緯度展示了網貸行業在過去一個月的發展情況。
月報顯示,2018年7月P2P網貸行業總成交量為1447.54億元,環比下降17.62%,同比下降42.94%,是近半年來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個月。截至7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為74789.41億元。
月報分析認為,成交量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行業進入了風險集中爆發期,一些規模較大的平臺出現問題,拉低了交易規模;此外,行業負面輿情事件較多,出借人負面情緒較大,對于行業信心有所減弱,投資熱度下滑。
收益率方面,2018年7月P2P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9.76%,環比上升14個基點(1個基點=0.01%),同比上升25個基點。作為網貸重鎮的北京、上海、廣州,其收益率分別為10.02%、10.06%、9.91%,均呈現環比上升趨勢。
網貸之家研究員陳曉俊認為,綜合收益率出現環比上升,一方面因為不少平臺為提振出借人信心,提高平臺續投率,進行了加息活動,另一方面,不少出借人信心受損,著急債轉,提高了債轉利率,使得部分平臺綜合收益率提高。
運營平臺數量急劇下滑是網貸行業陷入困局的直接體現。據月報,截至2018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1645家,相比6月底減少218家。而在這218家消失的平臺中,問題平臺高達165家(提現困難143家、跑路19家、經偵介入3家),其余53家為停業轉型平臺。而截至2018年7月底,行業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4740家。
其中,上海、浙江、廣東、北京成為了問題平臺的高發區。浙江、上海兩地的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分別達到68家、59家,廣東、北京則分別為30家和24家。
在投資人氣方面,7月份網貸投資人、借款人數量出現雙降局面。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分別為334.34萬人、375.17萬人,分別環比下降18.13%、13.79%。
月報指出,由于行業負面情緒蔓延,投資人出于謹慎考慮,紛紛撤出投資資金或選擇觀望,平臺流入資金大幅減少,在流動性緊張的背景下大量平臺無法堅持運營,部分自融平臺尤其明顯,資金鏈斷裂后出現提現困難或跑路等惡性退出的情況普遍。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網貸平臺頻頻爆雷,風險持續擴大也引起監管方面的重視。各地互金整治辦紛紛表態,將繼續推進網貸整改工作,同時積極引導平臺良性退出。業內認為,監管出手有利于穩定行業信心,網貸有望重回正軌。
網貸天眼CEO田維贏此前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網貸行業的風險釋放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預計1到2個月的雷潮過后,行業將進入一定程度的“冷靜期”。當前眾多不合規平臺倒閉,使得整個行業釋放了風險,而正是洗牌和風險“出清”,能夠為行業長遠健康有序發展掃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