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棄購現象屢屢發生,作為承銷商的證券公司成了最大“接盤俠”。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6~7月份共有18只可轉債發行,這18只可轉債無一例外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棄購,棄購金額高達18.17億元,而這18.17億元由14家券商包銷。其中,中泰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中信建投證券5家券商成為最大“接盤俠”,包銷規模分別為5.82億元、4.01億元、2.63億元、1.39億元、1.27億元。
可轉債棄購成常態
記者統計發現,最近兩個月,兩市共有18只可轉債發行,雖然公司質地以及發行規模不同,但這18只可轉債卻存在一個共同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棄購。
數據顯示,棄購規模超過1億元的可轉債共有5只,分別是湖廣轉債、海瀾轉債、萬順轉債、盛路轉債和廣電轉債。其中,湖廣轉債的棄購規模最大,金額高達5.82億元,由承銷商中泰證券包銷,包銷比例高達33.55%;海瀾轉債棄購規模暫居第二,為4.01億元,由華泰聯合證券包銷,包銷比例13.37%;萬順轉債棄購規模暫居第三,為2.63億元,由民生證券包銷,包銷比例27.68%。
從包銷數量來看,民生證券成為最大接盤俠,累計包銷了4只可轉債,即萬順轉債、威帝轉債、景旺轉債、安井轉債;其次是中信建投證券,共包銷2只可轉債,即廣電轉債和新泉轉債。
從包銷規模來看,中泰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中信建投證券5家券商包銷規模均超過1億元。其中,中泰證券包銷5.82億元暫居首位;華泰聯合證券包銷4.01億元位居第二;民生證券4只可轉債包銷規模合計3.32億元,位居第三。
市場行情持續低迷
可轉債的賺錢效應正在消失,成為投資者棄購的最大原因。
隨著A股市場行情持續走低,可轉債市場也成為資金逃離之地。記者統計發現,5月份以后共有14只可轉債上市交易,以8月1日收盤價來看,價格站上100元的僅有4只。
不過,在可轉債行情持續低迷之際,不少機構開始看多。
東吳證券研報提到,建筑行業、商貿零售行業的可轉債平均純債溢價率較低,期權價值較低,其價格處于較低水平,價值可能被低估,未來或將反彈。
東北證券認為,當前可轉債市場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長期來看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天風證券也表示,投資者對于可轉債應樂觀一些。權益市場估值已經相對較低,而因為期權定價原因,轉債相對股市下跌空間更小。
可轉債發行節奏加快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共有40只可轉債獲批發行,累計發行規模465.78億元。其中,發行規模超過10億元的共有15只;長證轉債、常熟轉債、海瀾轉債、無錫轉債4只可轉債發行規模超過30億元(包含)。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7月份之后,可轉債發行節奏突然加快。數據顯示,6月份共有6只可轉債發行,發行規模僅25.64億元;但7月份可轉債發行數量達到12只,發行規模106.87億元。
此外,8月份已批準發行的可轉債共有4只,發行規模已經達到43.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