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促進氣象服務與農業保險協同創新發展,近日,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農險分會聯合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等單位,在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舉辦了“氣象服務農業保險創新發展”主題研討會。來自氣象、農業、金融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氣象服務農業保險的創新路徑,為保障農業穩定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嚴峻,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農業的影響首當其沖。氣象服務與農業保險協同創新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農業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張迪在致辭中指出。
據張迪介紹,近年來,我國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進步,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預報核心技術向自主可控邁進,構建了全球智能預報業務體系,實現提前一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3—7天預報區域性暴雨高溫寒潮過程,提前15天預測全國性重大天氣過程。在氣候預測方面,可提供未來0—60天及月、季、年分災組、分區域、多時效的重大氣象災害事件監測識別、風險評估預估、風險區劃產品,這些技術的突破為氣象服務農業保險打下堅實基礎。
氣象在助力農業保險產品開發的和風險減量工作方面,有著怎樣的實踐?
廣東省氣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廣東省氣象指數保險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唐力生分享了廣東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的實踐經驗。他指出,廣東作為中國氣象災害頻發地區,農業保險需求旺盛。近年來,廣東積極探索氣象指數保險,在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農業保險應用中取得顯著成效,保費規模和賠付率均呈上升趨勢。
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農村業務部總經理戴雪冰分享了中國人壽在氣象指數保險和風險減量方面的實踐經驗。她表示,中國人壽與15家省級氣象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發氣象指數保險產品300多款,并積極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風險減量管理。
中原農業保險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王俊表示,農業保險經營機構應站在客戶視角,從災后補償轉向全過程的風險管理。他還呼吁全行業共同推動農業風險減量體系建設。
“氣象與金融的結合點,是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抓手和工具。”財政部金融司普惠金融處干部李嘉緣表示。
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農業保險分會名譽理事長庹國柱作總結發言。他認為,氣象服務農業保險的意義非凡,廣東天氣指數保險的經驗值得借鑒。他還建議,進一步研究改進現有產品,推動自動化設計,在適宜區域開展天氣指數保險替代傳統產品,以解決雙精準問題,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遏制道德風險。
與會者均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氣象服務農業保險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編輯 汪世軍)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