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貴州訊(通訊員婁清青)八月的秋風送來陣陣涼爽,居于南山半腰,漫步于青坡,幸福而淳樸的鄉民在東籬之下勞作,悠然間,眺望著漫山而開的秋菊,似曾相識這是陶潛先生的田園意境,而拉回現實,這不正是息烽縣南山今天的真實寫照?
南山如畫,引人陶醉
邁上南山田園綜合體“喜逢塔”的最后一個臺階,清涼山風迎面撲來,頓覺舒暢至極。放眼遠眺,6000畝的菊花種植地白色花田映襯著遠處的晚霞,云蒸霞蔚、絢麗無比,夕陽籠罩下的南山全景盡收眼底。舉首北望,群山蒼茫,起伏連著起伏,連綿壓著連綿,整個南山大地像一塊生意盎然的綠棉,綠出了生氣、綠出了希望。
息烽縣立足于“紅色息烽、氡泉之城”城市形象定位,擁有“紅色、溫泉、森林、鄉村”四張名片。集休閑觀光、游玩娛樂、餐飲住宿、康養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休閑度假區位于息烽縣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內設書院、影院、婚慶中心、森林餐廳、卡丁車賽場等配套設施。這里涼爽的氣候、濕潤的空氣、宜人的景色,豐富的娛樂設施項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據統計,1月至6月息烽縣累計接待游客3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5.34億元。“五一”假期息烽縣共接待游客40.8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67億元,其中南山驛站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
滄海桑田,換了人間
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過去的息烽是個傳統農業縣,底子薄、基礎設施落后、村容不整,老百姓以種地為生,過著并不富裕的日子。
2016年以來,貴陽市為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城鄉一體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探索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實現“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目標。
息烽縣依托“紅色”和“溫泉”兩大資源,進一步深挖和延伸發展潛能,以“脫貧攻堅+特色產業+紅色文化+旅游服務”的思路加速向“農田田園化、產業融合化、紅色傳承化、城鄉一體化 ”轉型,明確將田園綜合體作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一環。
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基于已有的葡萄種植、有機稻種植等,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新增菊花、玫瑰等農業產業種植,積極延伸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農產品加工園,在打造現代休閑度假勝地的同時,建設現代農業展示加工廠區,深化菊花、玫瑰、葡萄等農產品加工。通過“三產融合”的發展模式,以種植、加工、銷售為主線,集有機種植、綠色加工、電商物流、農業生態觀光等為一體,實現以農為本、以田園綜合體為先導,以產業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流通為基礎,以體驗為價值,以鄉村振興為目的的多元旅游業態。南方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大力推動了息烽的發展,振興了鄉村、富裕了村民,實現讓白色小花變“金花”,百姓喜笑顏開。
注入“活水”,振興鄉村
立足當地農業經濟特色,該行深入貫徹上級行“以客戶為中心、以項目為支撐、以產業為帶動”服務理念,把南方田園綜合體作為項目重點。進一步加強上下內外聯動,緊緊依托上級行,主動積極尋求上級行和專業條線指導幫助,第一時間與息烽縣政府對接溝通。調動全行各方面力量,針對南山田園綜合體項目整體規劃量身打造融資方案,積極給予低利率、長期限的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計為息烽縣南山田園綜合體項目融資11240萬元,用于建設脆李+菊花采摘園、平安農場、農旅產品深加工展示中心、山野田園觀光小火車、花好月圓之夜燈光秀“喜逢塔”、園區智能管理系統等7個工程。
項目的規劃實現了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多元業態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服務需求的增加,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當地居民積極發展民宿、農家餐飲等,使農村“人氣”越來越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加速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進程。
該行始終堅持“服務鄉村振興的銀行”的戰略定位,以實際行動踐行“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使命,全力服務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在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實踐中,該行秉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創新金融服務、夯實支持舉措,為助力打造“秀麗南山”為主的康養新業態插上政策性金融翅膀。
新時代新發展新使命,該行負責人表示,將與鄉村的山美、水清、民富一道成長,攜手扮靚共富和美家園,讓息烽的“綠水青山”更加秀美、“金山銀山”更加亮麗。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