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農業部、證監會和保監會聯合主辦 ,大連商品交易所等承辦的第五屆風險管理與農業發展論壇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農業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保險行業在服務于農業現代化方面有較大機遇。
陳文輝表示,下一步,保險行業將牢牢把握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農業現代化這條主線,將自身發展融于農業農村發展的大背景之中,充分發揮保險功能作用,為農業現代化保駕護航。
具體做法方面,一是統一認識,轉變農業保險發展理念。農業現代化是農業保險的前提,農業保險是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支撐。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風險需求的矛盾。保險業要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密圍繞保險為農業現代化服務這個核心,加大資金、資源、科技、人力投入,深入研究農業現代化的風險特點和風險需求,一縣一策、一品一策,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風險保障。
二是加強供給側改革,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保險要以“擴面、提標、增品”為核心,落實保障水平全面覆蓋直接物化成本政策,集中力量做好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作物、主要農畜產品和森林保險工作,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穩步擴大價格保險、制種保險、漁業保險、農房保險覆蓋面,拓展地方特色險種、指數保險和“保險+期貨”試點。深化產品改革,構建保險責任廣、保障程度高、理賠程序簡、費率水平合理的產品體系。強化規范經營要求,確保把國家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確保農民權益得到保護。
同時,要加強溝通協調,建立完善工作聯系機制。要進一步強化工作聯系機制,共同推動完善支持政策。2014年以來,美國農業保險補貼已成為第二大支農項目,約占整個支農支出的8%,我國約為3.69%。保險行業要充分運用WTO規則,積極推動農業補貼由直接補貼向間接補貼轉移,實現對農業農村農民更廣泛、更充足的保護;要加快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等各類政策和金融工具的融合,創新各類金融保險產品,構建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和農業風險管理體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