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首次公開亮相時表示,要堅決治理各種金融亂象。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金融市場出現的各種亂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這些亂象主要體現為部分交叉性金融產品跨市場,層層嵌套,底層資產看不見底,最終流向無人知曉。
以銀行業代售理財業務為例,此類業務大規模興起的背后,存在著滾動發售、混合運作、期限錯配、分離定價的資金池等問題,導致理財業務出現繁榮與混亂并存的局面。
同樣,近年來產生的資金“脫實向虛”等問題,使得銀行資金沒有用在刀刃上,沒有流向應該流向的行業和領域,這使得金融業在實體經濟轉型調整和振興發展中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支撐作用。
這些現象,容易使金融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留下隱患,因此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尤其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金融的穩定健康發展比提升自身經營效率更為重要。為此,中央和金融監管部門多次強調防控金融風險,并將其作為現階段一項常抓不懈的任務。
追本溯源,金融亂象的背后是我們的監管制度存在短板。郭樹清表示,這些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監管制度的缺失,就是所謂“牛欄里關貓”,沒有完善的監管制度,銀行業經營必然引發嚴重的風險暴露。
從最近幾年的一些現象可以看到,相比金融業務日新月異的變化,金融監管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有些業務甚至在風險暴露時,還沒有現成的、有效的監管手段去應對。如前些年互聯網金融公司跑路頻發,才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最終形成由多部委聯合重拳整治互聯網金融。
我們認為,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是始終相伴同存的現象。在鞏固這些年金融改革創新的成果的同時,要高度重視伴隨其中的一些亂象,及時彌補監管短板,排查監管制度漏洞,完善監管規則。
具體到操作層面,就是在鼓勵金融創新,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的同時,要對金融創新過程中出現的新業務、新現象、新動向進行適時跟蹤,密切關注其發展態勢和市場的反饋,及時建立相關的制度,消除風險隱患。對于現有監管手段出現空白的領域,更要及時查找監管漏洞,防患于未然。
而對于那些涉及多個金融領域的創新,則需要加快建立多部門聯動監管機制,全方位加大治理力度。
需要認識到,監管制度是金融業平穩發展的保障,只有補齊短板、充分發揮監管的震懾作用,才能讓鉆空子者戒除僥幸心理、不敢越界,才能讓金融創新在健康的環境中保持應有的活力,從而促進整個金融業穩健發展。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