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保監會首批批準籌建的三家互助保險社之一,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在北京正式開業并簽發了首批保單,意味著我國相互保險“一產一壽”的布局已初步形成。
早在2014年,政府就釋放出了對相互保險的關注信號。當然,相互保險的優勢不在于同傳統險企搶占市場,而在于通過自身特質另辟蹊徑。
在監管層看來,相互保險不追求短期效益、沒有股東盈利壓力的優勢,可專注發展符合會員長期利益的高保障產品,有望帶動長期限、高保障保險產品發展,提供保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進一步推動行業回歸保障本源。同時,在投保人與所有人身份合一的情況下,相互保險組織的投保人能夠充分參與到產品開發、運營管理等環節中去,可以按照實際需求來優化產品設計、改進業務流程和完善服務內容,從而探索改變以營銷為導向的做法。
正是在這些優勢下,相互保險發展進程不斷加快,2015年,《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落地,2016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開展相互保險社試點并進行工商登記注冊,這標志著我國相互保險發展正式駛入快車道。
從籌建方案看,首批相互保險社致力于在小微企業、建筑企業金融服務以及特定群體養老健康保障等方面發揮作用,為保險需求沒有得到很好滿足的群體提供創新性的保險服務。
一直以來,小微企業都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可小覷的力量,但卻總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困擾。這給專注于“補短板、填空缺”的相互保險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相互保險通過依托互聯網,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中小微企業聚集在一起,信息也更為對稱和透明,以此建立全面的風險評估體系,提供涵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需求類型的風險管理業務;同時,相互保險還可充分發揮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靈活機制,選擇自身擅長的經營領域進行特定險種、特定區域的經營,從而實現保險對中小微企業的風險管理職能。
除了關注小微企業,相互保險還應將填補空白的畫筆劃向“三農”領域,通過將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聚攏在一起,根據會員共同風險管理需求開發相應保險產品,達到共同防范風險的目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相互保險剛剛破冰試水,接下來的發展仍將面臨諸多挑戰。現行《保險法》并沒有明確提出相互保險的組織形式,相互保險組織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確。因此應該爭取早日明確相互保險的法律地位,規范相互保險發展。
而對于積極籌備相互保險公司的各路資本而言,對經營技術要求也更高。由于相互保險組織的保單持有人也是公司所有權人,兩權的統一在成員之間即被保險人之間容易造成新的利益分配不公,因此,如何確保不同保單持有人享有應得的經營剩余利益,是相互保險公司股東及管理層面對的挑戰。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