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在第四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績。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階段,各地區各部門要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從總量上看,2016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4300多萬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平均每年需要減少貧困人口近1100萬人,越往后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從結構上看,現有貧困大都是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的地區和群眾,是越來越難啃的硬骨頭。此外,一些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脫貧主觀能動性不強。
脫貧的主體是群眾,只有群眾本身具有強烈的脫貧內生動力,有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內在自覺,才能迸發出強大的驅動力量,從而打贏脫貧攻堅戰。沒有內在動力,僅靠外部幫扶,幫扶再多,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事實上,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自我發展能力低,創造收入能力和機會不強,從而造成經濟收入增長緩慢。因此,要實現脫貧,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這一落后狀況,縮小貧困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差距,根本途徑在于培育和提升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的自我發展能力,激發貧困人口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對此,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注重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重培育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在貴州黔西南召開全國產業扶貧現場會上強調,各地在脫貧攻堅中要把產業扶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通過產業發展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保證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不斷將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引向深入。
我們認為,實現脫貧要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增收脫貧能力,培養改善自身經濟狀況的能力。同時,要有重點、有步驟地引導當地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到特色產業的發展中,充分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性,逐漸推動貧困人口從“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的轉變,增強其自主意識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愿望,培育其增收脫貧的能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