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創業創新勢頭強勁,一波新的熱潮正在形成。
在日前召開的首屆中國農村創業創新論壇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要把支持農村“雙創”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結合起來,到2020年培育1000萬人次農村“雙創”人才。
近年來,“創新驅動發展”被提上了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53次提及“創新”,并提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自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來,農業部發揮牽頭作用,聯合12部委建立農村創業創新推進協調機制,目前有17個省份建立了推進協調機制。
同時,農業部還建立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公布了1096個園區(基地),創建4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了一批農村“雙創”典型。各類返鄉下鄉雙創人員達700萬人,覆蓋特色種養、加工流通、休閑旅游、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多領域。
一系列的舉措給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提供了實質有效的支持,但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當前“雙創”也面臨一些難題。一方面,有的創業者缺乏明確清晰的戰略規劃,多數返鄉創業者在不了解當地農村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沒有進行前期調研,導致盲目發展。另一方面,創業創新者大多缺乏充足穩定的融資渠道。返鄉“雙創”人員資金償還能力和信譽度較低,融資能力較低,資金大多來源于自身積蓄以及親友借款,難以保障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同時,部分有志創業的返鄉青年還缺乏轉業技術,導致發展遭遇瓶頸。此外,相較傳統的“單位制”人群,創業創新者大多缺乏安全穩妥的社會保障。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認為必須多管齊下,在財政支持、人才扶持政策,金融配套服務、社會保障服務等多方面下功夫,構建起相互協同的支撐體系,將農村雙創引向深入。
在具體操作中,不僅要構建全鏈條優惠政策體系,盡快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農民勇于創業的新機制,還要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和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農村特色“雙創”園區。另外,也要將支持農村雙創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結合起來,提高培訓質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雙創”基礎設施的完善、園區的建設還是“雙創”人員的資金需求,都需要涉農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金融機構應與地方支持農村“雙創”的財政政策結合,探索創業擔保貸款、投貸聯動、兩權抵押貸款、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將扶貧貸款與創業貸款結合等產品和模式,在嚴格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降低融資和擔保門檻,為農村“雙創”提供更良好的環境。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