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于近日部署在全國開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并提出要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先進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體系認證,提升全程質量控制能力。當前,質量好不好已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重點問題,國家提出的“質量興農”正是推動農業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
強大的農業對于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局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近年來,我國農業實現了跨時代的發展,為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幸福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必須看到,當前我國農業仍存在農產品品種豐富但多而不優、農業品牌眾多但雜而不亮、產業體量很大但大而不強等問題,農業的質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這種背景下,國家提出了質量興農,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為解決農業發展的瓶頸提供了根本的解決方案。
推進質量興農,為的是提升農產品供給的質量。今天的國人早已從要求“吃得飽”進階至“吃得好”、“吃得放心”,也就是說,農業需要提供質量更優、安全性更高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要提升農產品的質量,特別需要推動農產品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在內的農業標準體系。不論是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還是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都需要嚴密的標準體系,確保舌尖上的美味和安全。
提升農產品的質量,離不開對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的更新換代。當前,我國農業的產業素質仍不算高,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要解決我國農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就要從科技研發、裝備制造、技術推廣等方面入手,不僅要提升我國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農機具生產能力,還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支持,確保農民及時應用先進的生產理念和工具,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多管齊下,方能確保農業從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強化現代科技裝備對農業的支撐能力,夯實質量興農的基礎。
質量是前提,興農是目的。有了過硬的產品質量,就能打造成熟的農業品牌,興農更有保障。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旅游時發現當地某種產品味道非常好,但在外地卻沒聽過,離開了當地就根本買不到,甚至網上也并沒有多少相關信息。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和農產品的銷售需求無法有效對接,這正是缺乏品牌和推廣意識導致的。
今天的農產品早已走出曾經“散裝”出售的粗放狀態,開始注重品牌和特色的營銷。品牌可以強農,品牌不僅能幫助農產品打開銷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是幫助農產品乃至整個產業蓬勃壯大的必要手段。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事情往往發生在相對落后的地區,注重品牌建設和宣傳對幫助這些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有著重要幫助。
質量興農是一個系統化、長期化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農業生產理念的不斷改變,更需要統籌推進行業內各領域的協調發展。多管齊下,方能提升農產品供給的質量,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安全、更美味的產品,讓農民得以增收致富,讓農業得以產業興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