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3部門日前聯合發布《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在補齊基建短板、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加大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安排。這對分享鄉村旅游“紅利”,將鄉村旅游更好地融入農村經濟發展大格局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鄉村旅游熱度的不斷上升,不僅為農村增添了活力,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我國鄉村旅游從業人數不斷增加。2017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從業人員900萬人,接待游客超28億人次,收入超7400億元,帶動700萬戶農民受益,已成為農村產業融合主體。截至目前,全國共創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328個,推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70個。這樣的新熱點,自然成為農村金融機構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作為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升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業與金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金融可以為鄉村旅游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鄉村旅游能為金融業開拓新的服務領域。特別是近幾年,在金融機構支持下的旅游扶貧等模式,合理妥善利用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等,不僅解決了貧困農村脫貧難題,還產生了新的金融場景、金融服務形式與金融產品,加快培育了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壯大了農業新產業、新業態。這些都說明,鄉村旅游業與金融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動方案》提到,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旅游特色發展,加大對鄉村旅游債券融資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鄉村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鄉村旅游貸款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擴展鄉村旅游經營主體融資渠道,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降低融資條件和門檻。這些都說明了,決策層對金融支持鄉村旅游業發展意義的肯定。
隨著一攬子提質升級方案的加快落地,鄉村旅游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涉農金融機構應順應政策導向,搶抓機遇,將支持鄉村旅游發展與支農惠農緊密結合,圍繞發展鄉村旅游積極開展金融服務。
總體來說,涉農金融機構應主動破解融資難點,從探索鄉村旅游融資渠道,創新符合鄉村旅游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等方面入手,提高金融支農的成效。
同時,還應適當降低旅游企業的貸款準入門檻,在利率、期限上予以優惠。
可以預見,在多方的大力推動下,各地鄉村旅游將獲得長足發展,隨之涌現的度假、休閑、康養等業態將促使鄉村旅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些貧困、經濟欠發達地區,也將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人居環境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并反過來逐步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實現鄉村振興。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