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銀保監分局 薛儻)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銀行業的廣泛應用將給銀行業帶來深刻的變化,并重新構造其優勢。轄內商業銀行應正視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注重防范相關的科技風險,更好地適應銀行業發展的新時代。
一、建立標準化科技金融應用機制,降低新科技在開發和應用中的風險。監督是防范和控制金融創新科技風險的重要保證,為了降低應用和開發過程中的風險,一是制定銀行科技應用的系統法律法規,制定標準化,統一的信息披露制度、標準,以確保用戶的隱私和信息安全;二是完善人工智能的檢測技術和標準,確立創新科技在商業銀行中深化的程度和應用的廣度。三是是適應大數據時代不斷提高的監管要求的新形勢,積極探索監管沙箱和金融的新思路、監管技術,加強對人工智能等金融技術的學習,建立基于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的實時金融風險監測與處置平臺,逐步實現智能監管,對金融技術帶來的潛在風險進行前瞻性研究,不要等待問題被動反應;四是加快統一科技應用在銀行業中的應用標準,包括軟件和硬件產品,機器和工具以及數據標準。
二、加強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應用場景。加強對計算機視聽感知、智能決策控制、大數據測算等通用軟硬件的研究開發。調撥優勢資源進行設備的規模化投放,著力突破核心瓶頸,促進人工智能感知、人工智能分析等技術在銀行領域的深入應用;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以鼓勵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增加對科技金融成本的投資,培養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為銀行加強科技應用創造良好機會。根據科技技術的實際情況和應用成熟度,優先發展與現代互聯網發展相匹配的人工智能識別型場景應用,并逐步開發基于神經網絡技術的場景應用和機器深度學習。加快建立組織管理結構及其基礎設施,以支持數字化升級,促進銀行內不同部門和銀行之間的數據交換,并通過積累海量數據,擴大重要數據和征信信息的來源。建立標準化的數據信息平臺,提高多種數據源的收集,存儲和處理能力,實現數據源的實時管理,為銀行的智能運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強調科技金融風險安全,提高風險防控水平。金融安全和風險控制是金融業健康發展和實體經濟服務的重要基礎,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應及時發現潛在的漏洞并及時修復。為了改善風險安全機制,確保創新技術可以獨立控制,在新系統、新軟件、新產品應用系統設計中,應盡可能進行大量風險測試,并制定相關的緊急應對措施和預警方案;為了減少科技相關風險,應仔細研究深度學習框架和軟件可能存在的漏洞,及時解決漏洞,提高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完善銀行交易安全機制,加強對新科技的試錯驗證與監督管理,提升新科技的應用效率與安全水平。
(農村金融時報 河南駐地記者王松 推介)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