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在內蒙古采訪的日子里,讓記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金融機構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精準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比如依托牧草等資源優勢,積極支持畜牧產業發展;依托當地盛產土豆的優勢,支持發展淀粉加工等產業……這既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又“貸”動經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振興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更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金融是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在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基礎上,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才能進一步發揮金融的力量。
今年6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在加大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金融資源投入方面,指導意見提出“支持縣域富民產業發展壯大”,并表示金融機構要創新開發具有地域亮點的金融產品,依托各地農業農村特色資源,“一鏈一策”做好“土特產”金融服務,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為下一步金融助力特色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金融如何助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一方面,需要落實好相關金融支持政策,通過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多種方式為特色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擔保增信,提升鏈上企業、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可得性,實現金融服務與鄉村產業供需適配。
另一方面,在加大對特色產業信貸供給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包括農業保險在內的金融產品體系。因地制宜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努力打造出市場競爭力強、服務覆蓋面廣、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產品體系;并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發展。
同時,從農業保險的角度來看,將更多特色產業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至關重要。
比如,在內蒙古部分地市,肉牛養殖是一大特色產業,但目前尚未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不少養殖戶因商業保險保費太高并沒有選擇參保。長遠來看,這不利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還需要持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將更多特色產業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中,并合理制定保費相關制度等政策。
此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對于金融機構來講,為更好促進和推動金融服務鄉村產業發展,還需加強監管力度,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有效預防金融風險的發生,推動鄉村產業金融服務行穩致遠、惠及“三農”。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