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做強國內大循環是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戰略之舉。
在這一關鍵戰略中,銀行作為連接資金供需的重要樞紐,應從多維度主動發力,為國內大循環提供堅實支撐。
在擴內需、促消費層面,銀行有著廣闊的施展空間。一方面,可大力創新消費金融產品。除常見的住房、汽車貸款外,還應針對職業技能培訓推出“教育提升貸”,為渴望提升自身職業競爭力的人群提供資金支持;針對旅游愛好者,開發“隨心游貸”,讓消費者能提前規劃心儀的旅行。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合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簡化貸款流程,降低貸款門檻,滿足不同層次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另一方面,銀行應積極與電商平臺、線下零售企業、文旅機構等合作,打造豐富多元的消費場景。與電商平臺聯合推出滿減、折扣、分期免息等優惠活動,刺激線上消費;和線下商場、超市合作,開展消費返現、積分兌換等活動,帶動線下消費;與文旅企業攜手,推出旅游套餐信貸服務、景區門票優惠購票金融方案等,促進文旅消費增長,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
對新質生產力和新興服務業領域的金融支持,銀行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新質生產力既是做強國內大循環的“加速器”,也是激活內生動力的“核心引擎”。銀行應針對新質生產力和新興服務業領域特點,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設立專項貸款,為新興產業企業提供長期、低息的資金支持,助其突破技術研發瓶頸,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針對輕資產、重研發的科技型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解決其融資難題。針對新興服務業,如數字創意、智慧物流、健康養老服務等,銀行應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助其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規模。
此外,銀行還應積極參與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提升其自主完備程度。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核心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支持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協同效應。通過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比如,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存貨質押融資等,幫助上下游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周轉難題,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競爭力。針對產業鏈中的“卡脖子”環節和薄弱領域,加大對國內相關企業資金扶持力度,助其實現技術突破,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在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過程中,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創新為驅動,以服務為宗旨,積極投身促進消費、支持投資、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等工作中,為經濟行穩致遠貢獻金融力量,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