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河南訊(記者王松 通訊員趙澤軒)依山傍水的三層小洋樓,寬敞潔凈的院子,優雅簡約的室內裝修,整齊雅致的桌椅家具……很難想象,眼前這個擁有16間客房的精致農家賓館,5年前還是一間破舊土房,曾經的貧困戶秦天運就住在這里。“沒有好政策,沒有西峽農商銀行的幫扶,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面對采訪,秦天運的話語中流露出幸福感。
河南西峽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是一個典型的“果藥菌游”產業資源型山區小縣。如何鄉村振興嵌入“種植、加工、服務”特色優勢產業金融鏈中,讓產業特色成為鄉村振興“底色”?
面對新命題,河南西峽農商銀行通過“特色產業+公司+基地+農戶+信貸”模式,引金融活水,讓農村資源要素流動起來,打造資源變資產、就業變創業、資金變股金、農民變工人的“四變”模式,助推當地走出了“以農促工、以工哺農”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之路。
“特色產業+基地+信貸”打造特色小鎮,使資源變資產。該行推出“果貸通”“菌貸通”“藥貸通”產業鏈快貸,對接當地產業優勢明顯、地域特色鮮明的“果、藥、菌”產業。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引導信貸資源助力特色小鎮建設,在丹水鎮、丁河鎮、西坪鎮等312國道沿線建立百公里獼猴桃長廊;在米坪鎮、二郎坪鎮、太平鎮建立20萬畝山茱萸中藥材基地;在雙龍鎮、軍馬河鎮、桑坪鎮等7個鄉鎮建立1.5億袋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
“電商+產業孵化+信貸”加速創業孵化,使就業變創業。該行抓住特色農產品獲得“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熱銷30多個國家的有利時機,依托雙龍香菇市場、丹水果品市場、西坪中藥材市場等100個“淘寶村”,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雙創+信貸”,使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創業就業,同時帶動2000多戶貧困戶脫貧。
“合作社+農戶+信貸”加速托管增值,使資金變股金。西峽農商銀行每年拿出增量資金的30%,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并依托致富能人創辦農民合作社,帶動貧困群眾入股入社,能者幫弱者,先富帶后富。此外,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等“五權”納入抵押擔保范疇,盤活農村信用資源,幫助農民把“死”錢變“活”。這些措施催生出家庭農場95家,專業合作社35家,涵蓋多個行業,引領農民走上敢想敢干的勤勞致富路。
“美麗鄉村+生態旅游+信貸”加速資源開發,使農民變工人。該行以推進全域旅游為契機,強化對旅游產業鏈上各環節的支持。在為資金周轉困難的重點旅游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安排專項資金,為旅游企業還貸、續貸提供支持的基礎上,每年拿出增量資金的15%,支持推進避暑養生、生態觀光、創意運動等高端旅游項目,開展重陽文化、屈原文化、農耕文化保護性開發,實現人文景觀與綠水青山相融合,提升產業附加值。
責任編輯:楊怡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