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廣西訊(通訊員 楊攀)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龍州農商銀行堅持黨建引領,堅定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宗旨,堅守支農支小支微市場定位,切實服務好縣域重大戰略部署、重點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支持居民消費升級,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在取得自身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截至2022年6月末,資產總額62.4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1.7億元。
聚焦黨建引領,助推業務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該行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雙向融合,通過組建黨員營銷團隊、黨員鄉村振興服務隊等黨員先鋒隊伍,進一步推動黨建、業務齊發展。
該行將基層黨建與金融扶持相結合,派出金融先鋒到鄉、鎮、村駐點,覆蓋率達到100%,推動更多金融資源進一步向“三農”、特色產業傾斜,讓金融服務直達田間地頭,激發農村活力。廣大員工重拾“背包”精神,進村入戶采集農戶信息,對農戶進行評級授信,以農信力量“貸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該行抓住沿邊優勢,相繼與越南金融機構簽訂邊貿結算合作協議,拓寬國際結算渠道,支持邊民互市,為跨境企業和沿邊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聚焦實體經濟,全力服務鄉村振興
十年來,該行深入貫徹落實金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決策部署和要求,積極配合當地縣委政府,通過積極發放扶貧小額貸款和符合條件的“種養貿游工”五大扶貧產業貸款,立足定位精準、投向精準,創新扶貧措施,形成扶貧合力,扎實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全力以赴服務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取得偉大勝利后,該行全面推進金融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穩妥開展扶貧小額貸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投放與管理,并將服務鄉村振興與地方產業振興、項目建設相融合,堅持支農支小支微定位,做好對綠色金融、特色產業、普惠金融、龍頭企業、專精特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金融服務。
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該行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兩種兩養”的產業布局和發展導向,以助推“鄉村振興”為目標,組織黨員干部、金融服務專員開展進商圈、市場、商協會、園區和社區的“五進”金融宣傳活動,將政策送到企業主手中。通過走訪調研,在優化營商環境、金融服務需求等方面收集客戶意見,列出難題共解清單,并進行跟蹤督辦,積極為客戶量身打造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助力企業客戶生產發展。
服務縣域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發展。該行堅持項目為王,積極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大局,先后向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廣西龍州韜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龍州南華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龍州縣龍頭企業授信,累計貸款余額4億元。積極融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設立1家綠色專營機構,綠色貸款余額達到3156萬元。
聚焦金融服務質效,貢獻金融新動能
十年來,該行不斷改進金融服務方式和手段,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金融新動能。堅持科學先進的理念引領,直面金融科技變化,加大數字金融領域的布局,更好地服務于客戶,提升客戶體驗,聚焦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推全行數字化轉型升級,重塑數字金融服務模式,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強化產品創新機制。依托富民產業,豐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貸款產品,如“甜蜜貸”“邊民貸”“堅果貸”等。同時,通過簡化辦貸流程、開辟綠色通道等方式,對縣域特色產業貸款給予額度、期限、利率等優惠,有效滿足用款需求。
構建合作共建機制。持續深化鞏固與龍州縣黨政機關的合作,主動對接鄉村、產業及政府,推動資源集聚和服務下沉,把金融服務精準配置到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開立住房專項維修資金賬戶、與農業農村局簽訂“三資”平臺合作協議、開立龍州縣人民法院“一案一賬戶”、與國家稅務總局龍州縣稅務局對接開發惠民補貼“一卡通”平臺、與龍州縣人民醫院開展智慧銀醫項目,將金融服務與黨委政府重點發展領域緊密結合,環環相扣。
推動服務下沉機制。統籌好網點、自助銀行、手機銀行、便民服務點和流動服務等“五位一體”渠道建設,依托在各村屯設立的便民點及金融服務專員不定期的上門服務。更大程度地滿足了村民的金融服務需求,讓群眾足不出戶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持續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因地制宜提供差異化、特色化、低成本、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全力滿足基層群眾金融需求。
責任編輯:楊怡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