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衍水 通訊員鄭歆潔
自推進“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務模式以來,福建閩侯聯社不斷探索新視角、新路徑、新模式,推動以理事長為首的96名金融助理受聘為縣、鄉(鎮)、村(居)鄉村振興金融指導員,自上而下逐級對接黨政、群團、“三農”群體。
2022年2月份,閩侯聯社成功將閩侯首個“政協委員之家”落戶轄內甘蔗信用社,讓營業網點跳出單純金融屬性,成為連接各界委員的橋梁紐帶,構建“多社融合”關系批量維護模型。
圖為閩侯聯社傾力打造的“政協委員之家”一角
氛圍拉滿聚場能
閩侯聯社將銀行網點物理劃分為金融區與非金融區。非金融區在空間布局上設置“委員有話說”“委員在身邊”“委員議事廳”“委員邑家親”“委員暢想軒”“委員休閑吧”六個功能分區,分別將各界委員的提案濃縮上墻、為民服務的身影收集上墻,開設建言資政的會議室、凝聚共識的會客廳,征集人民心聲,配備視聽設施,加載委員調研走訪、協商議政的日常場景,營造素茶閑敘的寬松氛圍,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團結聯誼提供陣地保障,以熟悉的氛圍感拉滿政協委員“家”的歸屬感。
專案對接提效能
閩侯聯社為政協委員量身定制了“委員尊享貸”,開通支付結算、代發工資等賬戶綠色通道,篩選清單數據,匹配綜合方案,安排專人對接,快速滿足其金融需求。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該聯社主動送出紓困貸款方案,同時評估政協委員所在行業產業鏈供應鏈位置,發展其為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的關鍵人、合伙人,為延鏈、補鏈、強鏈深化合作空間。
為民初心強功能
閩侯聯社通過與政府“智慧閩侯”平臺合作,網點在非金融區引入“e福州”便民服務自助終端、不動產登記查詢一體機,實現100多項政務、民生事項現場即可辦理;搭載福農e購“線上·線下”體驗館,既有福農e購線上觸屏體驗機,也有線下專柜,將福農e購中省內有代表性的農特產品在專柜陳列,豐富網點客戶的消費選擇;配備微波爐、冰箱、充電器、濕巾毛巾、醫藥急救便民箱等設施,方便戶外勞動者“吃飯有桌椅、渴了能喝水、熱了能乘涼、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輕傷能處理”;開辟兒童游樂園、少兒閱讀區,為附近居民親子時光增添了新去處。
平臺疊加蓄勢能
隨著“政協委員之家”服務功能的不斷豐富,閩侯聯社打造的融合型網點也得到了來自工會“勞動者驛站”的入駐和婦聯“婦女微家”的青睞,其落地網點獲得了“市級青年文明號”的殊榮,成為閩侯“多社融合”的橋頭堡,發揮了向外輻射品牌、口碑和服務的多重效應。
截至2022年11月末,閩侯聯社以點帶面,發揮黨建引領,與主要縣直部門、高等院校、供應鏈核心企業、基層黨組織等96家外部單位(或組織)簽訂合作協議,持續擴大“朋友圈”,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服務人民群眾及政協委員群體。疫情防控期間,該聯社協調共建單位閩侯縣市場監督局,批量調取紓困貸款入池企業內資登記情況表和備案章程,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快速申請第八期紓困貸款提供積極助力。
活動聯辦賦動能
“政協委員之家”自設立不到一年,在黨政群團中的知名度、影響力逐步擴大,接訪各界委員150多人次,承辦了30余場由共建單位提議的政銀、銀團、銀稅、銀企等現場交流會,如舉辦稅銀企三方座談會,以金融紐帶聯結各方,促成小微企業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優勢;與縣人行共同進行“金農‘邑’起行”黨團共建活動,共同推動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接訪了8場來自福建農林大學、福建江夏學院等共建院校開展調研、感知實習培訓;聯合共建單位閩侯新華書店,以作畫、宣講、朗誦等方式,引導社區居民、新市民的子女抒發愛國熱情;開展元宵節猜燈謎吃湯圓、端午節齊動手包粽子等活動,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將網格化做深做透。
閩侯聯社聚焦“黨政所需、農村所缺、農民所盼、農信所能”,不斷升級“政協委員之家”平臺的承載力和聚合力,探索“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的落地實踐,帶動組織資源向業務資源轉化。截至2022年末,引致新增相關存款11850萬元,累計發放“委員尊享貸”48戶、金額9429萬元,新增開立相關對公賬戶129戶;積極為疫情受困企業紓困解難,尤其是第八期紓困貸款開放以來,短短數日已通過委員間口口相傳為329戶企業注入22302萬元金融“活水”,投放金額居福建農信系統第三位。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