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春日暖陽,萬物蘇醒,一派生機盎然。走在廣西平南縣大坡鎮良黨村,連片的巴戟種植基地里,全自動噴灌設備正精準調控水肥,一株株巴戟苗在科技助力下茁壯成長。
這片充滿生機的產業圖景背后,是廣西平南縣大坡信用社以金融活水澆灌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大坡信用社金融服務專員走訪調查良黨村巴戟種植基地 覃圣峰/攝
因地制宜精準滴灌特色產業
大坡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季,水熱資源充沛,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為中藥材種植提供了天然優勢。近年來,大坡信用社聚焦“三農”,以“一村一品”戰略為引領,將中藥材產業作為鄉村振興重點,通過“整村授信”構建網格化信用體系,為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良黨村巴戟種植戶李月德向大坡信用社金融服務專員介紹新一代智能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 覃圣峰/攝
大坡鎮良黨村種植能人李月德通過流轉土地規模化種植巴戟,帶動近百名村民就業并成為致富帶頭人。然而,傳統種植模式因粗放管理和落后技術亟須革新。大坡信用社主動對接,提供15萬元信貸資金支持其引入水肥藥一體化噴灌技術,推動巴戟種植向現代化轉型。
“以前靠人工澆水施肥,成本高、效率低。信用社的貸款就像及時雨,讓我用上了新技術,現在基地管理輕松多了。”據李月德介紹,通過引進新一代智能噴灌系統,不僅提高了灌溉效率,還實現精準施肥用藥,基地年產量提升30%,每畝每年節約水藥肥及人工成本近3000元。
如今,她的種植基地已成為大坡鎮良黨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她的致富經歷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中藥材種植行列。目前,該鎮中草藥種植面積超3330畝,產業規模達5000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特色經濟支柱產業。
金融先鋒網格化服務夯實產業振興基礎
近年來,為破解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大坡信用社聯合轄內各村委開展“金融服務專員”派駐工作,通過入戶走訪、信息采集、信用評定等流程,為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實現“隨用隨貸、隨貸隨還”。
大坡信用社以各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為授信基地,搭建“網格化信用體系”,將金融服務延伸至田間地頭,同時,依托“桂盛富民金融服務平臺”實現線上貸款申請、審批和發放,農戶足不出戶即可獲得資金支持。近三年,大坡信用社累計發放支持中草藥種植“易農貸”114筆,金額1036萬元,為轄內中藥材種植戶施足“金融底肥”。
大坡信用社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坡信用社將繼續加大信貸資源傾斜力度,重點支持智能水肥一體化設施、無人機植保等新技術的應用。同時大坡信用社探索“金融+企業+農戶”聯營模式,推動轄內中藥材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從良黨村的巴戟基地到全鎮的中藥材產業版圖,大坡信用社以金融創新為筆,以鄉村振興為卷,書寫著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通訊員郭子明、覃圣峰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