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網-江蘇訊(記者 李美麗 通訊員 張君茹 何瑋)時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好時節。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江蘇句容農商銀行緊密圍繞春耕春種的黃金期,以資源優先安排、貸款優先發放、服務優先滿足,搶抓農時,靠前服務,擴大信貸投放,全力保障各類特色農業產業和春耕備耕農資供應信貸資金需求。截至1月末,該行累計投放各項貸款310.38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超207億元,支持涉農主體33871戶。
服務提效 播灑農耕資金“及時雨”
為幫助農戶解決春耕備耕資金需求難題,該行科學謀劃、提早行動,結合“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組織客戶經理深入轄內村莊和田間地頭,積極對接村委、農業機械、種植大戶、新農人等重點客戶,對農戶春耕資金需求進行摸底調查,詳細了解農戶在購買化肥、農藥、農機、新型農業項目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建立信息臺賬,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措施實。自活動開展以來,該行共走訪各類農業經營主體2432戶。
同時,該行結合農戶春耕備耕的實際需求,大力推廣“整村授信”,提升用信水平,截至1月末已授信7萬戶,授信金額超108億元,用信金額超37億元。
該行還主推“惠農貸”“蘇農貸”“鄉村振興巾幗貸”等鄉村振興貸款產品,利用支農支小再貸款貨幣政策工具和差異化利率定價機制,向涉農主體、種糧大戶等定向減息讓利,降低春耕備耕資金成本。截至1月末,該行貸款余額1.08億元。
該行主動加強與鎮江信保合作,加快推廣“增額保”“亞夫振興保”業務,為部分農資企業緩解擔保難題,確保種子、化肥、農機等農機具供應鏈條順利運轉。
此外,該行深入各鄉鎮和涉農主體開展便民服務活動,普及支持春耕備耕相關政策,引導農戶開通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讓農資采購支付更便捷、更普惠,將春耕備耕作為信貸支持重點,根據資金需求臺賬,開通“綠色通道”,推進“上門服務、即需即辦、優先審批、專人服務”的助農模式,確保信貸資金供應及時。
精準施策 按下農機升級“加速鍵”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機具走進田間地頭。其中,植保無人機噴灑,逐漸成為春耕的“主力軍”。據了解,相較傳統農機,植保無人機可有效代替人工施肥、播撒農藥,大大減少了勞動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既提高了效率,又促進了化肥減量增效,助力農戶增收、農業增效。
今年,為應對春耕備耕,句容市邊城鎮政府統一組織當地農業農機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購買了一批植保無人機,并給予農戶15%的消費補貼。但無人機設備的前期投入加上后期設備維護費用,每個月需投入近萬元,這對于部分農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句容農商銀行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結合省市農業現代化的相關政策,出臺優惠方案,推出“農機貸”專項信貸產品,著力解決在傳統農用機械銷售過程中農機使用成本高、經銷企業銷售難、農戶申請貸款手續煩瑣等問題,精準助力農業機械化、產業現代化發展。
截至1月末,該行逐戶走訪全市800余家農機生產企業,支持農機產業鏈企業貸款超2000萬元,農機法人貸款超1200萬元。
科技賦能 施用數字鄉村“智慧肥”。
為持續加大對農村信息科技的投入,句容農商銀行圍繞農民、農村、農業三個維度,對金融服務數字鄉村建設進行探索,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共同搭建了數字鄉村平臺。
該平臺通過數字技術和平臺模式的結合,整合村務、農業、金融等資源,實行一村一展示,切實提升鄉村治理線上化水平,實現數字鄉村管理的“一張圖”。
同時,平臺打造的微信小程序,能讓村民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能了解村務、民情、農業技術、農業政策等。其中的智慧農業板塊,能夠通過5G+物聯網技術實現全天候生產環境監測,科學指導農業生產。
截至2025年1月末,數字鄉村平臺已在全市12個鄉鎮53個自然村投入使用。系統錄入戶籍數共52335戶,錄入村民數據107511人;系統登錄人數4227人,授信人數8128人,授信金額78827萬元。
(編輯 曹沛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