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騰空、起飛,每秒可飛行13.8米,每分鐘可撒播化肥100斤——植保無人機飛過青青麥田,科技范兒十足。走進山東濟寧市微山縣豐源家庭農場的小麥種植基地,種植大戶韓明正操作無人機為麥苗追肥。
微山農商銀行信貸人員深入鄉村走訪調研,了解農戶資金需求 微山農商銀行供圖
“多虧了微山農商銀行給予的30萬元貸款資金支持,今年我早早就添置了植保無人機,它成了我的好幫手。現在農業政策好,農商銀行的金融夜校還經常請農技專家來為我們授課,指導種植管理。咱心里也有底兒了,干活更有勁兒了。”韓明信心滿滿地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
韓明是一名“90后”新農人。在跟隨父親銷售、配送農資的過程中,他發現人工植保效率低、成本高。2023年他成立了家庭農場,在近期縣里組織的新型農業實用技能培訓會上,他產生了購買植保無人機的想法,但流動資金不足讓他犯了難。
微山農商銀行在了解到他的春耕備耕資金需求后,第一時間為其提供了定制化金融服務,助力農場購買農資、更新農業設施,并優化種植技術。有了微山農商銀行的金融支持,韓明的農場不僅解決了資金短缺難題,還順利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實現從播種到采收的智能化操作。
“我是新農人,更是興農人。無人機在作業效率、作業效果、作業適應性等方面有顯著優勢。從精準施藥到農田測繪,無人機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韓明說,“傳統的人工施肥、播種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而且播撒也不均勻。如今小田變大田,我想讓無人機來進行高效率作業,用科技‘解鎖’農業現代化。”目前,韓明已成立了自己的無人機植保隊伍,擁有2架無人機,還將客戶群體延伸到周邊的沛縣、徐州等縣市。
鄉村振興需要的不只是情懷,更需要用科技為土地賦能。“在農商銀行的支持下,今年我又承包了300多畝地,年前已經做好灌溉基礎工作,現在按照農技人員的建議正在追肥,確保麥苗茁壯成長。”韓明說。
眼下,越來越多的像韓明一樣的新農人,帶著無人機、大數據、物聯網扎根鄉土,將“會種地”升級為“慧種地”,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普惠金融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小日子”,一頭連著經濟發展的“大盤子”。在微山湖畔的廣袤原野上,在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下,不少農業經營主體正積極培育良種、研制優良的農業機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序推進,大中型灌區也在加快建設。微山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穿梭在田間地頭,從“移動柜臺”到田間,開辟綠色通道,審批按下“快進鍵”。從優化服務到創新產品,微山農商銀行主動作為、精準施策,貸款更便捷、利率更優惠,確保春耕春管的順利開展和糧食的穩產豐產。
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農戶貸款2.57萬戶、金額73.89億元,用于農資供應、智慧農業等方面,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通訊員卜娣娣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