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通訊員 楊帆 劉曼霞 黃圣鳳
“三農”和縣域一直是廣西恭城農商銀行金融服務的主陣地。
“在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恭城縣,我行始終堅守經營定位,充分發揮金融力量,助力地方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恭城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賀雷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恭城農商銀行各項存款余額89.39億元,比年初增長3.21億元,3月份存量、增量市場份額分別為59.01%、55.42%,均在恭城縣金融同業保持首位。各項貸款余額61.73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39.81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64.49%;農戶貸款(含信用卡)戶數23142戶,占比為全縣農戶總數(56700戶)的40.81%;農戶貸款余額34.37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26.2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5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25億元,切實履行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擔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農場豐收季恭城農商銀行志愿者助農采摘 恭城農商銀行供圖
在恭城縣栗木鎮苔塘村致富帶頭人陳小燕的2000多畝柑橘種植基地里,沃柑、金桔、砂糖橘等果樹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這背后,不僅凝聚著陳小燕的創業心血,更離不開恭城農商銀行持續多年的金融支持。
時間回溯至2013年,一次偶然的恭城之旅,讓本在外地經營賓館的陳小燕萌生了轉型農業的念頭。她毅然與當地村民簽下30年土地承包合同,斥資千萬元將1500多畝荒地變廢為寶,全身心投入種植業。
“我們把當時開賓館賺的錢都投入到基地。”陳小燕回憶道,創業初期資金壓力巨大,從土地開發到育苗管理,每一步都需要真金白銀地投入。正當陳小燕為資金發愁時,恭城農商銀行主動伸出援手,首筆180萬元的貸款如及時雨般解了她的燃眉之急,為她的柑橘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為了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陳小燕每年都會抽空到外地考察,還經常向周邊縣城的種植大戶取經。經過數年時間,陳小燕的柑橘事業逐漸有了起色,開始加強基礎建設,打造智慧高效設施農業。
隨著種植規模逐步擴大,陳小燕的產業版圖不斷升級。2024年,恭城農商銀行再次為其提供200萬元貸款,支持其建設智慧農業設施,助力其探索高效生態農業,實現提質增產增收。如今,她的基地已實現水肥設施一體化、鋼架大棚全覆蓋,科技賦能下的柑橘產業成為當地標桿。
對于恭城農商銀行多年的金融服務,陳小燕感慨道:“恭城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很親切,直接‘服務到家’。他們的服務既專業又貼心,從貸款審批到現金支取,效率高、手續簡,真是我們農民的‘金庫’。”平時對于有存貸需求的村民,她都會積極推薦該行。
在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下,陳小燕成立了金燕子生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恭城栗木毛家寨金燕子果蔬專業合作社,聯農帶農提供就業崗位超80個,每天工錢能達到100元—200元。她還免費送給脫貧戶苗木超20萬株,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超2000畝,不僅自己的柑橘產業蓬勃發展,還形成“一人富帶動全村富”的良性循環。
這樣的案例正是恭城農商銀行深耕“三農”的縮影。接下來,該行將堅持支農支小、做小做散,深耕農村市場,加大信貸資金投放力度,緊扣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持續加大普惠金融力度,以科技、綠色、數字、養老金融為抓手,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更強動能。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