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真令人意外,信用也能變現金。”湖北棗陽市劉升鎮的農民胡大海從“兩農”信用價值貸款試點政策中受益,成功從棗陽農商銀行獲得了200萬元的信用貸款。自年初以來,該行已為255戶農民和農村經濟組織授信,發放貸款總額達到3871萬元,為鄉村產業的發展注入了金融活力。
胡大海是劉升鎮油坊村果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承包了2000余畝的林場,主要種植奈李和黃桃。由于奈李的生長周期較長,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土地流轉、果苗培育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棗陽農商銀行在整村授信的走訪中了解到他的融資需求后,發現胡大海面臨缺乏足額抵押物擔保的難題。
作為棗陽市“兩農”信用價值貸款試點銀行,棗陽農商銀行迅速組建了服務專班,上門收集經營資料和信用記錄等信息。通過對其信用狀況進行打分評級和經營流水的綜合測算,僅用3個工作日就為專業合作社發放了2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及時緩解了胡大海的燃眉之急。
“同樣是信用貸款,‘兩農’信用價值貸款的額度是普通產品的2-3倍,且無需尋找擔保公司。”棗陽農商銀行劉升支行信貸人員傅磊算了一筆賬:胡大海的專業合作社憑借信用資質獲得的200萬元資金,可以新增500畝果園滴灌系統,預計能帶動周邊15戶農戶年增收4萬元。該項產品相較于該行其他信用貸款,不僅額度更高,還將果園掛果面積、農產品銷量等經營指標納入評分體系,使得缺乏固定資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能憑借“經營實力”獲得貸款。
“兩農”信用價值貸款打破了傳統貸款對抵押物的依賴,通過整合農戶信用信息和經營數據等多維度信息,構建了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將農戶的“信用”轉化為“信貸”。這一模式不僅簡化了貸款流程,縮短了審批時間,也讓更多像胡大海這樣的農民獲得了金融支持。
近年來,棗陽農商銀行持續深耕“三農”領域,通過整村授信、普惠金融等措施,不斷拓寬農戶的融資渠道。“兩農”信用價值貸款的試點推廣,為解決農戶融資難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路徑,也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通訊員李星詠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屈珂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