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近年來,山東萊陽農商銀行積極承擔服務縣域經濟的重任,堅守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的主陣地,不斷增加縣域信貸資金的供給,助力地方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直擊融資痛點
推動轉型跨越
“萊陽農商銀行推出的‘升級貸’,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更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金鑰匙’,為我們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萊陽開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愛梅表示。
據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的制造企業,是萊陽機械制造行業的老牌企業,在行業內深耕20多年,憑借精湛的工藝和穩定的品質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然而,近年來,企業傳統的生產模式逐漸暴露出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該公司計劃引進高精度數控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以提升產能和降低成本。然而,更新設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企業自有資金有限,且傳統抵押物的估值難以滿足融資需求。“當時我們手握訂單卻不敢接,眼睜睜看著市場機遇溜走,那種滋味實在難熬。”王愛梅回憶道。
萊陽農商銀行在了解到企業的困境后,迅速組建了專業調研團隊,開展了一場“沉浸式”走訪。通過調研,最終為該企業量身定制了“制造業轉型升級專項貸款”,迅速為企業發放了100萬元的信用貸款。
隨著信貸資金及時到位,企業順利引進了國際先進水平的數控加工中心和自動化裝配線。設備升級帶來的效益立竿見影,生產效率提升了20%。更重要的是,企業憑借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成功突破了原有的市場邊界,進入了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贏得了更多優質訂單。
近年來,萊陽農商銀行通過“深度下沉式調研”,精準把握企業的真實需求和核心競爭力,依托“制造業轉型升級專項貸款”和“小微企業信用貸”等特色金融產品,以“額度充足、期限長、增信靈活、審批快捷”等特點,直擊制造業企業設備升級融資的痛點,成為推動“萊陽制造”向“萊陽智造”跨越的重要金融支撐。截至目前,該行已為全轄695戶制造企業提供27.51億元的資金支持。
組合授信模式
暢通資金循環
走進萊陽市義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一幅標準化機械設備生產線映入眼簾,工人們正忙碌地生產農副產品加工用的操作車床。
作為當地農副產品加工設備配套領域的中堅力量,該公司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市場口碑,成功躋身當地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核心供應商行列。不久前,該公司順利獲得一份大額年度訂單。這本應是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卻讓企業負責人梁治峰憂心忡忡。
原來,訂單對原材料采購、設備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需要在短時間內備足大量原材料并預付貨款,同時還要升級質檢設備以滿足客戶嚴苛的質量標準。然而,該公司作為輕資產運營企業,缺乏足值的固定資產抵押物,傳統的融資模式難以滿足其短期內激增的流動資金需求。“訂單就像‘金飯碗’,但如果拿不到資金,這個‘金飯碗’隨時可能變成‘燙手山芋’。”梁治峰說,當時他感到非常焦慮。
萊陽農商銀行在得知企業困境后,迅速行動,派專業客戶經理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到企業與預制菜核心客戶穩定的合作關系以及優質的應收賬款資源,將其轉化為融資優勢:以企業與核心客戶簽訂的真實、有效的大額采購合同作為主要授信依據,加上將核心企業確認的、未來可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應收賬款作為重要補充擔保,同時對核心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將其信用實力間接引入對義和機電的授信評估中,形成了對該企業的“訂單融資+應收賬款保證+核心企業信用加持”的組合授信模式。
在確定了創新授信模式后,萊陽農商銀行啟動了高效審批流程。各部門協同配合,運用數字化風控工具,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訂單真實性、核心企業信用等進行快速評估。從方案確定到13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發放,僅用了兩天時間。
為有效解決輕資產企業“缺抵押、融資難”的問題,萊陽農商銀行深入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借助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選派專業客戶經理隊伍,充分發揮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獨特優勢,通過創新授信模式,將企業的“無形資產”轉化為“融資資本”,暢通了產業供應鏈的資金循環,為實體經濟注入了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金融“活水”。截至目前,該行實體貸款余額101.4億元,較年初增加4.2億元。
(通訊員葉向騰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