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通訊員 楊明
在湖南省鳳凰縣,也許你不知道吳繁蕊是誰,但是你一定刷到過她的短視頻。2023年9月第一次站在鏡頭前的她也沒有想到,不久的將來會“紅”遍這座小城,以另一種身份代表鳳凰農商銀行“出圈”。
支行起步:創意萌芽與初露鋒芒
回溯至2023年9月,彼時吳繁蕊任鳳凰農商銀行民俗園支行柜員。她憑借對抖音平臺的深入了解以及自身對表演的熱愛,敏銳地捕捉到新媒體在金融宣傳與服務領域的巨大潛力,進而萌生出借助抖音開展相關工作的創新想法。在時任民俗園支行行長曾凡津的大力支持下,該支行迅速組建了線上金融服務三人小隊,“鳳凰農商蕊蕊”賬號正式揚帆起航。
吳繁蕊與同事在網點進行視頻攝制 楊明/攝
賬號精準定位年輕受眾群體,通過熱點追蹤,以改編幽默段子為主,自編、自拍、自演、自剪短視頻,通過對銀行日常工作夸張有趣又充滿張力的演繹,成功吸引了當地百姓的目光,逐漸在當地嶄露頭角。
“當時抖音對這種出圈式的小段子比較認可,確實收獲了一波影響力。”吳繁蕊回憶道。
隨著賬號影響力不斷擴大,評論留言和后臺私信的人越來越多,內容涵蓋貸款咨詢、“福祥e”支付辦理、銀行卡開戶、掛失和密碼重置等諸多金融業務需求。“對于一些簡單的咨詢,我們能夠直接回復解答,而對于那些需要進一步辦理業務的客戶,我們會與其約定具體時間,并且盡可能地提供上門服務。”吳繁蕊說。
通過民俗園支行內外勤之間的緊密配合與高效協作,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經由“鳳凰農商蕊蕊”賬號預約成功辦理“福祥e”支付達137戶、手機銀行48戶、貸款授信10戶。
部門新篇:多元挑戰與深度鍛造
2024年4月,吳繁蕊迎來職業生涯新的機遇與挑戰,她被調任至總行新媒體運營部。此時,“鳳凰農商蕊蕊”賬號已然成為鳳凰農商銀行青春活力與親民形象的生動代言。
在新的崗位上,吳繁蕊肩負起了更為繁重且意義深遠的工作任務。她與同事共同策劃推出“非遺”系列、“一首歌一家店”探店短視頻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內容。從項目策劃構思、撰寫腳本、場務安排,到拍攝執行、出鏡表演、剪輯制作乃至包裝推廣,吳繁蕊全程深度參與其中。
在探店視頻創作過程中,為了打破同質化桎梏,她深入挖掘每位老板背后的故事,并依據他們所希望突出的重點精心構思腳本與內容,同時結合自己的特長,以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給視頻命名。她以創新為筆、以汗水為墨,在思考和創作過程中傾盡全力,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
“如果每次拍攝都是千篇一律,長此以往,觀眾必然會心生厭倦,覺得缺乏新意。所以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確保每家店在視頻中都能展現出獨一無二的魅力。”吳繁蕊堅定地說。
在拍攝“非遺”系列短視頻時,她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非凡意義。每位非遺傳承人的人生軌跡都獨一無二,令人動容。與非遺老師們的每一次對話,都仿佛是一次心靈的凈化之旅。
除了短視頻拍攝工作外,吳繁蕊還積極投身于直播領域,每周定時開展2-3場直播活動,滿足客戶各類金融需求。“與客戶在直播間中愉快地聊天,也是增強客戶黏性的一項重要方式。”吳繁蕊說。
談及創作靈感枯竭這一困擾眾多新媒體從業者的難題時,吳繁蕊坦言,做新媒體宣傳營銷,確實需要保持敏銳的熱點捕捉能力與探索新技能的好奇心,既要緊跟時代步伐,又不能忘記農商銀行普惠金融的初心使命。而她保持靈感源源不斷的秘訣就是持續創作,今年以來,她累計更新了205條視頻,瀏覽量達644.25萬人次。
未來,吳繁蕊滿懷信心與期待。她表示,作為新媒體運營部的一員,將努力拓寬宣傳的傳播路徑,深度挖掘并精心打造更多像“鳳凰農商蕊蕊”這樣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形象,當好客戶產品“代言人”,做好鳳凰文化“宣傳員”,為百姓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多金融服務。
(編輯 汪世軍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