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陜西訊(通訊員張楠 明平亮)在佛坪縣西岔河鎮耖家莊村,一座座香菇大棚連成一排,連成了村民眼中的“聚寶棚”,不僅美了鄉村,還富了百姓。可誰曾想幾年前,這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又非常偏僻、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在農行陜西漢中分行的定點幫扶下,該村已于2017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百姓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佛坪縣地處中國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南麓,位于陜西省漢中市東北部,是著名的“熊貓之鄉”。耖家莊村位于佛坪縣西岔河鎮西南部,村域面積16.2平方公里,境內地勢較高,屬典型的貧困村,是農行漢中分行2014年以來定點幫扶的貧困村。截至2020年7月末,全村共有農戶226戶691人,人均耕地1.38畝。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農行陜西漢中分行將佛坪縣耖家莊村作為定點幫扶村,連續選派2名副科級干部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優選機關36名領導干部與18名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為全力幫助耖家莊村早日實現脫貧摘帽,該行經過考察,認為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適合種植香菇。在農行漢中分行的定點幫扶和協調支持下,佛坪縣西岔河鎮耖家莊村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將規范化種植香菇作為貧困戶致富的致富法寶。
“每月能掙一兩千元,在這里還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也能夠照看孩子。”楊德民說,以往在外地打工,一年到頭不在家,家里根本無法照料,現在守在家門口就可以賺錢。村民楊德民是耖家莊村的貧困戶,家庭人口5人,1個孩子正在上學。以前家里相當窮,吃不上、穿不上,為養家糊口,曾出去打工,后來回到家鄉曾嘗試發展食用菌產業,卻苦于沒經驗、沒技術、沒銷路,不僅沒致富,日子反倒更加捉襟見肘。“政府和農行陜西漢中分行幫助我發展香菇產業,如今我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感謝黨和國家好的政策,我要好好發展香菇產業,把以后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村民楊德民說。種植香菇3年以來,楊德民累計參與分紅4萬多元,家里還蓋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混合結構新房,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現在生活特別有奔頭,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的香菇基地,采用‘合作社+村+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共籌資金,帶動貧困戶發展。”佛坪縣西岔河鎮耖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說。在香菇產業發展中,佛坪縣西岔河鎮耖家莊村通過吸收貧困戶參股和務工的方式,參與集體分紅,貧困戶家庭經濟收入有了顯著提升。2019年度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袋料香菇15萬袋、瓜蔞55畝,為社員分紅5萬元。
在農行陜西漢中分行的幫扶下,耖家莊村幾乎家家都種植上了香菇,戶均實現收入2萬元。產業的發展帶動的不僅僅是收入的提高,鄉風鄉俗也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得到了極大改變。“以前農閑時,大家無所事事,現在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楊德民告訴大家。隨著香菇種植規模越來越大,農民們意識到技術對香菇的產量和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村上每次請技術人員來做培訓,會議室都座無虛席。有技術員全程提供技術指導,香菇的產量和品質得到了保障,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參與到香菇菌棒的搬運和上架等工作中。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