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數字金融”,是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已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做好數字金融服務也將成為涉農金融機構未來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
一方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和農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均在不斷提升,基于數字化改革的社會服務體系正日臻完善,為數字金融服務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發展空間。金融機構通過與數字化場景無縫對接,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最大化地嵌入更多元化的應用場景,有助于大幅度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質效。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農村金融服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金融機構通過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應用在土地承包、集體資產、產權改革等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三農”客戶的需求和風險偏好,提供更精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鄉村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數字技術的應用,還能大幅降低獲客成本、擴大客戶規模,減少農村金融交易的中間環節,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農業從業者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獲得感。
涉農金融機構如何提升數字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助力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首先,應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升金融科技應用能力,實現數據處理能力和服務效率的提升。
其次,需利用好數字技術,積極創新服務模式。比如,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信貸、理財、保險等產品和流程,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模式、新的技術應用和新的業務領域,提升客戶體驗,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在此基礎上,應加強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工作,確保業務的合規性和風險可控性。比如,建立健全數字金融風險監測與評估機制、風險預警響應機制以及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做到風險早發現、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確保數字金融服務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此外,金融機構應加強與當地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合作,全面深入了解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金融需求,共同打造合作共贏的金融生態圈,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數字金融服務質效。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