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撬動作用。對金融機構來說,要想為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充分賦能,需要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需求,構建城鄉一體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全新發展模式。
多年以來,金融機構不斷發力,多措并舉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效。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對城鄉融合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全面做好城鄉融合方面的金融服務、加速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正成為不少金融機構當下必須思考的課題。
這其中,科技賦能是金融高質量服務城鄉融合過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絕佳“利器”。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能降低服務成本,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從而加速城鄉融合發展進程。
比如,在服務“新市民”方面,目前不少金融機構已推出專項產品滿足新市民的融資需求。下階段,金融機構一方面可以繼續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完善新市民信用信息,推出更適合這類群體的信用產品,降低對傳統抵質押物的依賴,全方位滿足他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搭建開放平臺,并與各類政務平臺、消費平臺、涉農平臺等互聯互通,通過互聯網渠道掌握多方信息,從而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提升獲得服務的效率。
在提升縣域金融服務可得性方面,除了繼續打造涵蓋線下普惠金融服務點,金融機構也應依托5G、大數據等技術,將服務渠道由線下逐步向線上延伸,通過優化線上產品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和效率。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還可以在農村地區積極布設智能綜合柜臺、自助存取款機等銀行自助終端,并提供社保醫保、惠農補貼、生活繳費等多項民生服務,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多元化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
除此之外,金融機構應加強與政府部門、涉農企業、科技公司等各方的合作,不斷推出多元化涉農數字場景,依托科技力量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縣域鄉村金融服務可得性。
總的來說,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既是應有之義,也是拓展業務的良好機遇。
下階段,金融機構應充分依托金融科技力量,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精準度,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更好地支持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