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為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新增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湖南、吉林、江西、遼寧、陜西、四川12省(區、市)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支持受災嚴重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加大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
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都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一種,主要面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等特定金融機構發放。多年以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支持民營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此次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主要是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盡可能降低自然災害對區域經濟的負面沖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優點較多,具有定向直達、激勵相容等特點,有助于暢通政策傳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特定領域的支持力度。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給予金融機構低成本資金有助于提升金融機構放貸意愿,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這種面向特定區域增加再貸款額度的做法,進一步凸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的功能和作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向受災地區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有助于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受災地區的積極性并降低融資成本。金融機構應用足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加大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降低各類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更好地支持受災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提高金融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薄弱環節的能力。
與此同時,周茂華談到,從后續政策看,國內貨幣政策空間充足,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經濟形勢變化,促進信貸資源均衡投放,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背景下,未來監管層將更為倚重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原則下,引導金融資源重點流向國民經濟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督促相關省(區、市)分支機構用好用足新增再貸款額度,指導金融機構精準對接救災和災后重建的融資需求,簡化程序,加快審批,保障受災企業資金需求,幫助企業恢復生產。
(編輯 田冬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