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對全國政協委員伍愛群提出的關于加快健全我國初級農產品供給的金融保障功能和機制的提案作出答復。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銀行機構加大初級農產品金融保障力度,增強廣大農村客戶金融服務獲得感、滿足感。
對存量網點進行適當優化
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
金融監管總局高度重視金融支持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連續多年作出工作部署,加強監管政策引領,要求銀行機構大力支持糧食安全戰略,加大對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信貸支持,探索對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供應鏈企業信貸服務有效模式,加大對糧食重點領域及產糧大縣的信貸保險投入。財政部為支持普惠金融發展,對符合條件的創業擔保貸款進行貼息,對農村金融機構給予定向費用補貼,并出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
金融監管總局透露,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46%,較年初增長11.47%。普惠型涉農小微企業法人貸款余額4.79萬億元,同比增長23.39%,中長期貸款占比28.2%。
關于提案中提出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網點體系的建議,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引導金融機構優化物理網點布局,保持網點縣域全覆蓋和金融服務鄉村全覆蓋,合理布設自助銀行設備、智能終端,加強移動互聯金融服務,推動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體系。截至去年末,全國平均每個鄉鎮有銀行網點3個,鄉鎮銀行網點覆蓋率約97.93%,較2017年末提升約2個百分點,全國鄉鎮實現保險服務100%覆蓋,全國行政村實現基礎金融服務100%覆蓋。
金融監管總局明確,下一步,將進一步優化農村金融網點布局,在保障每個鄉鎮有一家物理網點的基礎上,引導金融機構結合當地需求情況,對存量網點進行適當優化,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
基本實現“能建盡建”
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面,金融監管總局表示,近年來持續推動地方政府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并完善域內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平臺,不斷拓展涉農主體信用信息采集面,推動整合財稅、農業農村、市場監管、林業、氣象、社保等部門涉農信用信息和風險信息,制定數據標準規范,完善信息共享規則,推動涉農信用信息精準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向金融機構開放信用信息查詢,支持金融機構開發專項信易貸產品。
同時,金融監管總局推動開展農村信用建檔評級工作,截至去年末,全國建檔評級農戶約占農戶總數的74.26%,另已為269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基本實現“能建盡建”。截至今年3月末,農戶貸款余額17.72萬億元,同比增長11.6%。
針對伍愛群提出關于探索建立農村抵押品登記、評估和交易市場的建議,金融監管總局表示,持續推動農業農村部和地方政府建立健全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產權抵押登記和流轉體系。2023年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通過試點示范提升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水平。關于推廣信用保險的建議,金融監管總局鼓勵通過農業保險保單增信,提高銀行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
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金融監管總局表示,近年來持續推動銀行機構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需求特點,創新專屬金融產品,進一步簡化貸款審批流程,合理增加與需求相匹配的中長期信貸供給,適度提高信用貸和“首貸戶”占比。鼓勵發展“一次授信、隨借隨還、循環使用”的農戶小額信貸模式。大力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重點支持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加大金融科技在涉農金融領域的應用。扎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優化延續脫貧攻堅期政策。指導農業信貸擔保公司開發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擔保產品,為糧食種植等領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截至去年末,累計擔保項目398萬個,累計擔保金額1.3萬億元。
金融監管總局明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銀行機構加大初級農產品金融保障力度,增強廣大農村客戶的金融服務獲得感、滿足感。
(編輯 上官夢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