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發布為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工作指明方向。銀行作為普惠金融關鍵主體需積極行動,全方位深耕普惠信貸業務,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社會公平與共同富裕。
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銀行應持續加大有效信貸供給,確保小微企業獲得充足資金支持,維持運營和發展;嚴格落實續貸政策,加大對首貸、續貸、信用貸投放力度,幫助小微企業解決短期資金周轉難題,增強其長期發展信心;優化信貸審批模型,弱化對抵押物的依賴,更多分析企業經營情況等,提高信貸審批效率和科學性;充分利用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信息數據應用,全面了解小微企業真實經營狀況,提升審批效率,降低信貸風險。此外,銀行還需提高融資服務定價管理能力,規范與第三方機構合作,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減輕小微企業負擔。
對“三農”領域,銀行需加強在糧食安全戰略、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種業技術攻關等關鍵環節信貸投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應穩定;助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探索擴大農村產權抵押物、質押物范圍,將農業保險保單信息作為涉農主體融資貸款信用評級參考,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拓寬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加強農村金融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通過與農村基層組織合作,提高農戶金融服務效率,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助力脫貧地區和特定群體方面,銀行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增加對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信貸投放。支持當地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防止返貧現象發生;做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金融服務,為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針對民營企業,銀行應持續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加強涉企信用信息歸集,精準滿足有市場潛力、經營效益良好、信用記錄優秀、成長性高的民營企業融資需求;保護民營企業在金融交易中的合法權益,加強貸款資金流向監測,確保資金真正用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多措并舉之下,銀行可進一步提升普惠信貸能力,更好滿足各類主體金融需求,助力實體經濟穩定發展,書寫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