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日前,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種業振興推進會,要求“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這為我國種業發展前行道路指明方向。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振興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更關乎農業產業鏈現代化和農業強國目標實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金融行業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多種創新形式加大對種業支持力度,為種業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金融助力小麥良種培育
“我們試驗種植的濟麥28小麥品種,具有抗寒、抗倒伏、抗病蟲害等優點,非常適配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每畝小麥產量可達1200斤。”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種子公司負責人王勇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是主要從事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等工作的國有企業,在當地擁有1.5萬畝成熟穩定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可產小麥良種800萬公斤,承擔全區小麥統一供種的重要任務。
“在公司發展轉型時期,農行定陶支行向我們提供300萬元‘農擔貸’,緩解資金周轉壓力。今年5月份,我們又申請了190萬元‘農擔貸’,用于種子收購。”王勇說,“農行資金跟著種業生產周期走,收購季解燃眉之急,生產季保供應鏈暢通。”
金融活水持續注入,讓種業企業心無旁騖投入良種繁育。這種靈活且及時的金融支持,不僅保障了當地糧食生產穩定性,也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農行定陶支行通過“農擔貸”“政采e貸”等創新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貸款1700萬元,用于支持種業公司收購原種、培育良種等,確保農業用種的生產不斷檔。
這只是金融助力種業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紛紛加大對種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以農業銀行為例,該行已出臺《支持種業振興行動金融服務方案》《支持種業振興信貸政策》和《農作物種業行業信貸政策》,啟動實施種業振興服務提升行動,建立差異化政策支持體系,加大資金資源投入,并總結推廣供應鏈金融、政銀企共建等六大典型服務模式,切實為種業企業、基地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綜合服務。
保險為種業護航
記者從人保財險有關負責人處了解到,人保財險上世紀80年代就在湖南啟動雜交水稻制種保險項目。經過40年發展,已逐漸向多地域、多品種擴展,從種植向養殖全方位升級,從單一制種向制種全產業鏈覆蓋。
種質資源是農業育種的基礎,也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對推動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4年5月份,人保財險推出全國首款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保險,為農業種質資源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管護疏忽等原因造成的損失提供保障,有效滿足各類農業種質資源保險保障需求。
“這一舉措填補了制種產業鏈保險在育種源頭風險保障的空白,對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助力種業振興,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人保財險有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去年11月底,人保財險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保險已累計為10家保護單位的多種作物和畜禽種質資源提供風險保障。
與此同時,人保財險還積極推動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打造良種創新試驗田。今年6月份,人保財險宿豫支公司與江蘇宿遷市宿豫區農技中心簽署協議,雙方共同建設核心面積400畝、輻射面積達5萬畝的“中國人保良種推廣示范方”。
此次合作過程中,人保財險將農業保險服務向前延伸至良種推介、農技指導、風險預警,向后覆蓋了科學定損、快速理賠與災后復產,為農業種業經營主體織就貫穿“保防減救賠”一體式風險防護網。
“這也是人保財險以‘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新商業模式為核心,依托大數據、衛星遙感等前沿技術,為農業產業鏈提供從田間生產到倉儲加工全鏈條風險保障的探索。”前述人保財險負責人介紹。
實際上,為助力種業振興,銀行、保險機構紛紛推出多樣化產品,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研發、育種、銷售等種業發展全產業鏈環節,助力種業企業可持續發展,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貢獻堅實的金融力量。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