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力輝
今年年初以來,農發行黑龍江大慶市分行依托區域資源稟賦,聚焦“三農”主責主業,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以“綠色銀行、糧食銀行、農地銀行、水利銀行”四大品牌為抓手,精準滴灌實體經濟。截至3月末,該分行累計投放各類貸款9.5億元,貸款余額達254.46億元,較年初新增5.86億元,存貸規模穩居大慶市金融機構第一方陣。
綠為底色 繪就生態經濟新畫卷
在肇源縣國有林場,一場“生態+經濟”的綠色變革正在上演。隨著5.55億元國有林地規模經營項目落地,3.72萬畝林地、1.94萬畝耕地實現集約化流轉,羊肚菌種植與林下養殖產業的有機結合,既筑牢了松花江流域生態屏障,又開創了“森林增值、農民增收、產業增效”三贏局面。項目單位負責人王梓歌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通過配套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農業機械化率大幅提升,抗災能力顯著增強。
作為“綠色金融”主力軍,農發行大慶市分行下轄肇源縣支行創新“政策+市場”服務模式,開辟辦貸“綠色通道”,實現項目從調查到投放的“當月閉環”。
農發行肇源縣支行負責人初永佳說:“我行要通過實際行動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提前落實貸前條件,集中力量加速推進辦貸流程,助力地方經濟轉型發展。”
肇源縣5.55億元國有林地規模經營項目成功落地,得益于農發行大慶市分行全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積極挖掘綠色領域重點企業,將綠色發展理念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傾力支持草地生態修復、電力供暖減污降碳、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等項目。截至3月末,農發行大慶市分行累計支持綠色信貸項目18個,綠色貸款余額達62.24億元,成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讓“綠水青山”的生態賬本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賬本。
糧安為基 守牢大國糧倉主陣地
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版圖中,農發行大慶市分行始終堅守“糧食銀行”主陣地,構建“全鏈條、全周期、全要素”服務體系:春耕時節提前開展糧情調研,精準測算收購資金需求;夏收期間開通“7×24小時”資金結算通道,確保“錢等糧”;秋收季節創新“供應鏈+產業鏈”融資模式,助力糧食企業穩產擴銷。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該分行累計投放糧油貸款3.64億元,糧油貸款余額達92.5億元,牢牢守住“龍江糧倉”大慶陣地。
土地為綱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緊扣“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發行大慶市分行在黑土地保護、鹽堿地改良、全域土地整治等領域持續發力。作為總行打捆打包產業導入模式的標桿項目,肇源縣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工程正重塑縣域土地利用格局: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育項目,帶動糧食產能大幅提升,輻射項目區域內農戶實現增收。
截至3月末,農發行大慶市分行農地貸款余額達10.64億元,以“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的現代化農田圖景,夯實了糧食安全的耕地根基。
水潤為魂 構建生態水利新網絡
立足大慶市“生態強市”戰略,該分行以“水利銀行”為支點,撬動17.93億元資金注入城市水網建設:三永湖、黎明湖等四大湖泊生態治理工程正如火如荼,通過水系連通、水質凈化、岸線修復,構建起“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海綿城市體系;南引水庫提升項目創新采用“水利建設+資產盤活+綠色信貸”模式榮獲總行“應用創新獎”,為全國水利項目融資提供了“大慶樣本”。
截至3月末,農發行大慶市分行水利貸款余額達55.8億元,惠及綿延百里的防洪堤、灌溉管網及數十萬畝農田,實現“水網、綠網、產業網”三網融合。
“我們將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在‘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中展現政策性金融擔當。”農發行大慶市分行負責人葉劍峰對記者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四個銀行”品牌建設,以金融活水滋養“三農”沃土,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大慶篇章貢獻更多政策性金融力量。
(編輯 汪世軍)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