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6月份的調整之后,上證綜指在7月小幅上漲了1.02%,影響市場變化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國內的去杠桿進程和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從7月的表現來看,正因為這兩個問題的邊際放緩,才帶來了市場的反彈。在展望后市和進行投資配置之前,有必要回顧市場運行的軌跡。
關于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對A股市場的影響,有兩個重要的時點,可以觀察投資者對此事進展的反應。7月6日,美國如期實施了對我國500億進口貨物加征關稅的措施,當天A股市場呈現出觸底回升走勢,雖然上證綜指盤中觸及一年多來的低點,但收盤仍為上漲,市場對美國加征關稅的理解是“利空落地”。
7月11日,特朗普表示美國政府擬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10%的關稅,再次將投資者的視線拉回貿易問題,市場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恐慌,當日上證綜指低開震蕩,但次日A股強勢反彈,收復了因恐慌所致的下跌空間。綜合這兩個時點市場的表現來看,在經過數月的市場磨合后,貿易問題對市場影響開始減弱。
再來看看經濟與政策的變化。從7月份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生產的景氣度逐漸回落,社融的下降加劇了市場的擔憂。但從政策層面視角觀察,在社融下降和經濟壓力加大之時,決策層的微調開始逐步落地。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表述,開始出現細微的變化,疊加經濟數據情況,市場甚至一度預期是否進行流動性刺激,但政策轉向的信號十分明確。此外,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尤其是對基建的投資,由此推升了相關行業的預期,鋼鐵、建筑材料、建筑裝飾成為7月份漲幅最大的行業。
此外,資管新規細則和理財新規的落地,體現了決策層對于處理非標問題的關注,以及對社融的呵護。在前期資管新規總則落實,但細則不明確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表外社融降幅較大。而隨著細則的逐步落地,投資者對社融的擔憂放緩。
整體來看,在貿易問題對市場影響趨弱、宏觀政策進一步微調、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呵護社融的背景下,A股7月份情緒有所回暖。展望后市,8月市場會有何種表現呢?仍然要從內外兩個因素分析。
從美國挑起貿易摩擦的角度看,不確定性仍然較大,隨著美國聽證會舉行時間的臨近,對市場的影響也將逐步加重。因此,雖然近期市場關注減弱,但進入8月后仍應關注相關局勢動態。
從政策角度看,政治局工作會議對下半年整體的定調依然是堅定去杠桿,但政策邊際有所放松,尤其提及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以及各項政策要形成合力。此外,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意味著對社會融資的支持,有望修復目前的上行較快的信用風險溢價。從上半年的宏觀數據分析,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去杠桿的過程中疊加了貿易因素,在政策的邊際放松下,經濟壓力有望減弱,但仍需觀察政策的實施力度。
面對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經濟的壓力,投資者應該如何布局呢?整體而言,可以布局確定性較高的基建產業鏈,以及偏防御的必需消費品板塊。
我國上半年的基建投資數據下行速度較快,按照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不含電力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從2017年全年的19%同比增速,震蕩下行至今年前6個月的7.3%。在積極財政政策的預期下,下半年財政投放力度有望加大,且全年預期1.35萬億的地方專項債,上半年發行不足千億,為下半年留足了資金空間。因此,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從經濟角度,下半年基建投資的確定性較高,相關產業鏈的投資,將推動相關行業的利潤和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回顧了A股上半年市場的表現,在宏觀經濟預期不佳的環境下,市場在做整體的防御配置,消費板塊整體表現較好。展望下半年A股市場,內外矛盾仍然存在,去杠桿和貿易問題或長時間伴隨市場,市場仍會傾向于防御為主,尤其是必需消費品配置空間依然較大。
(作者系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