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繼續大跌,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2.00%至2768.02點,深證綜指跌2.40%至1512.05點,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跌2.28%、2.34%。盤面上,絕大多數品種殺跌,且多數個股成交有所放大,暗示有恐慌盤涌出。
這波殺跌的誘因,一是投資者修正了之前政策寬松方面的預期,二是貿易戰憂慮情緒升溫。這次中央對樓市的定調確實是比較嚴的,由于地產股牽涉到的品種實在太多,股指很容易受到拖累。如果不是基建這一分支表現較好,大盤跌幅可能會更大。
大盤跌到這個程度,我個人感到很意外。我原先以為大盤已經基本企穩,接下來就是筑底,因A股估值水平確實已經很低了。許多公司已經跌出了投資價值,要么是市盈率很低,要么是市凈率很低,部分個股股價甚至已經破凈。雖然市場中仍有許多績差股,可當前資金面邊際改善也是不爭的事實。
總的來說,大盤跌勢雖猛,但我覺得現階段是機會大于風險的。這波殺跌與6月份大不相同,“閃崩”股并沒有大量涌現,暗示當前殺跌受投資者信心不足影響較大。
當內外部環境不太安定時,A股的“政策市”傾向會較平時強得多,投資者對此應有充分預期。由種種跡象看,政策面應不會坐視股市續跌。不排除會有后續利好跟進,如釋出更多流動性。
不過,由以往經驗看,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是會有滯后效應的。如1997年股市過熱,當時就出了利空政策,但股市仍比較頑強,直到后來利空越來越密集,股市才最終被摁了下來。昨上午官媒就有利好評論,雖然暫時沒起到明顯作用。但等市場冷靜下來后也許就會不太一樣,政策利好最終將大概率影響到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