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兩市再現調整。上證綜指一度失守2700點整數位,直逼前低。深證成指跌幅近2%,再度刷新低點。分析人士表示,底部形成是估值回歸的過程,在價格降至遠低于合理估值的過程中,往往都會有對市場影響較大的負面宏觀事件驅動。因而,從這一角度來看,短期利空對市場而言也不盡全然負面。
近期兩市重現跌勢,指數再度探低,而回調的主因直指悲觀情緒集中宣泄。自3587.03點以來,滬指回調幅度已超過20%,這也意味著行情已進入極端。種種跡象表明,當前位置繼續下行的空間較為有限,但底部區域震蕩仍將持續。
險守2700點
延續上周后幾個交易日的下跌,周一兩市再度回撤,主要指數全線下挫。上證綜指一度失守2700點整數位,最低探至2692.32點,直逼前低2691.02點,收報2705.16點。深證成指則錄得超2%的跌幅。
盤面上看,滬深兩市個股普跌,上漲個股總數不足600只。除銀行與建筑外,其余行業板塊悉數收跌,化纖、機場、石油石化板塊領跌,且跌幅均超5%。概念板塊中,鈷、創新藥等板塊跌幅靠前。
自3587.03點以來,滬指回調幅度已超過20%。受外部事件性因素影響,當前市場看似依舊悲觀。但分析人士指出,指數短期快速下行之勢難以持續,從某個角度來看,近期行情已進入極端,這一位置指數大幅下修空間已比較有限,不過修復的進程也難以一蹴而就,短期指數大概率仍會延續震蕩磨底的格局。從這一角度出發,投資者不妨把關注點從市場的短期波動中轉移出來,立足中長期視野,把握當下難得的配置窗口。
一方面,Wind數據顯示,從6月、7月份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情況看,6月份發生的1206次交易平均折價率為5.57%,而7月份發生的1051次交易平均折價率為5.27%。折價率走低從側面說明有不少公司股東并沒有借此前市場回漲的機會而大規模拋售,反而有所惜售。
另一方面,在當前市場波動加大之時,北上資金也仍在持續流入。整體來看,即便普通投資者對于市場多有搖擺,不過北上資金對于A股看多做多的態度卻并未發生根本變化。數據顯示,7月以來,北上資金凈流入額接近285億元,與6月基本持平仍在高位。
筑底特征明顯
上半年的市場情緒,從謹慎到悲觀、從悲觀再到恐懼。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牛市過度看漲,熊市過度看跌”。當市場陷入單邊情緒后,投資者看到的,往往都是自己想看的;投資者聽到的,也都是自己想聽的。近期引發市場短期快速下行的主因直指市場中的非理性因素集中宣泄。
與歷史上歷次底部的特征進行比較,當前A股繼續收縮的空間已經有限,筑底特征初步顯現;不過,在外部環境尚未緩和的當下,資金從確定性角度出發依然缺乏看多做多動力,筑底之路恐難“一蹴而就”。
從換手率來看,2005年、2008年、2013年、2016年幾次底部的換手率分別為1.06%、1.71%、1.52%、1.98%。而數據顯示,7月最后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換手率0.36%,基本是近十年換手率中位數0.66%的一半水平;深證成指的換手率為1.79%,其近十年的換手率中位數為6.69%。從歷史換手率下降區間來看,換手率的下降往往先于底部出現,可當作預測性的指標。
成交量則反映了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程度,從成交量來看,2005年、2008年、2013年、2016年幾次底部A股的成交量分別也都位于同時期的低谷,當前的成交量出現了一定的下行趨勢。
而從破凈率數據上看,2005年的998點、2008年的1664點、2013年的1849點和2016年的2638點破凈公司數量分別為188家、174家、212家、58家,占比14%、11%、9%和2%,截至8月3日收盤,有239只個股跌破每股凈資產。
從以上幾個指標出發,當前市場已相當低迷??陀^而言,行情演繹已較為極致。此前,中銀國際證券就曾強調,從長周期角度來看,以上證綜指來衡量,從998點、1664點、1849點到2638點,A股的歷史性底部都在抬升。而指數抬升背后的邏輯在于增長型經濟,從名義經濟到上市公司業績,始終都在擴張。因而,雖然幾個歷史性底部的估值水平并不一致甚至有所降低,但由于利潤始終在增長,市場指數的底部水平都在抬升。
該機構進一步指出,底部形成是估值回歸的過程,歷史性的底部有歷史性的宏觀事件驅動。市場底部的形成過程,是熊市階段價格從高于估值到向估值回歸的過程。但價格降至遠遠低于合理估值的過程,都有對市場影響負面的宏觀事件驅動。從這一角度來看,短期利空引發的悲觀因素集中兌現,從中長期來看也不盡然全然負面。
靜待企穩信號
招商證券(9.32-3.32%)指出,當前A股估值水平橫向比較而言,處在全球最低水平,縱向處在歷史最低區間,已經對各種利空有了充分反映。短期內,悲觀情緒仍有反復,但拉長時間周期,大量公司估值水平已經有相當的吸引力。
遵循上述邏輯,從配置的角度出發,招商證券表示,當前A股最大的兩個增量市場一個就是大眾消費品,以“吃穿玩用醫”為代表的大眾消費品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三季度開始,消費增速有望季節性回升,將會迎來“十一”、“中秋節”、“雙十一”消費旺季,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以及個稅改革落地,將會有助于消費增速的恢復。第二個是以“智能革命”為代表的科技領域。該機構認為,明年開始,科技板塊將會迎來“三年科技上行周期”,三年技術上行周期,疊加政府科技三年投資周期,疊加未來三年的并購上行周期。當前,優質科技標的應該考慮逐步加大布局力度。
不過,國泰君安(15.76+0.77%)證券亦強調,市場正面臨總量與結構共振的尋底過程,在此過程中,結構重于倉位,調結構更為重要。在結構上,當下,消費、周期、金融各自板塊存在的隱憂使得趨勢性驅動力難在。對于消費,微觀交易結構差、宏觀消費數據下滑、棚改貨幣化效應收縮將使得消費存下調壓力。相反,“制造業中的TMT”(計算機/電子/通信/軍工/機械)屬于估值敏感型受益于風險偏好修復邏輯,交易結構良好,同時股票質押影響由負轉正也將為這些板塊提供較強的反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