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林艷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11月16日消息,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大會在京召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郭俊表示,作為實體經濟的基本盤和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上市公司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既契合高質量發展的要義,也是做好綠色金融這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意義十分重大。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提高可持續發展管理能力、中介機構開展可持續評級、投資者開展可持續投資的基礎環節。
郭俊認為,健全可持續發展披露要求需打好三方面基礎。一是上市公司的實踐能力。完善可持續發展信披,一方面為了督促公司在追求盈利的同時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助推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是指導公司更全面揭示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成果,提供更加規范、可比的信息,便利投資者和利益相關方有效了解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無論出于哪種目的,都應該充分考慮上市公司的實踐能力,最好設置那些通過努力近期有可能實現的目標,這樣才會有更好的鼓勵和引導效果。一些披露要求和指標雖然在理論上具有完美性和自洽性,也確實是未來的目標和方向,但上市公司必須經歷較長時間的能力建設和系統搭建才有可能做得到,對這些要求就要考慮是否在短期內實施。例如,當前各方熱議的情景分析、范圍三的碳排放量披露,據調研顯示,現階段相當數量的大型上市公司都沒有足夠的基礎,甚至在理解上都存在分歧和爭議。如果現階段貿然引入上述指標,可能會脫離上市公司能力現狀,強制要求披露反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是整個市場的協同能力。上市公司是我國優秀企業的代表,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從上市公司開始做起,有合理之處,也有較好基礎。但可持續發展信披是系統工程,不是僅靠上市公司單打獨斗就能做好的。例如,在氣候變化相關披露方面,既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碳排放相關的技術標準、核驗方法等基礎工作的支撐,情景分析等還需要大量其他信息來輔助。可持續發展信披規則制定需要密切結合其他相關制度建設和實踐情況,很難搞單兵突進。同時,可持續信披和可持續投融資相互促進、相互牽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兩者不能簡單講誰先誰后。不能因相關信息披露不足、不全面、定量數據少,就放棄投資的要求,也不能因投資積極性不高,放棄對進一步做好信披的努力。有必要通過加大可持續投資力度,推動更多上市公司開展實踐并做好披露,實現可持續信披與可持續投資的“雙向奔赴”。
三是監管機構的監管能力。近期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可持續信披作為綠色金融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在有效監管下才能保障信息披露的質量,真正服務于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對于多數上市公司而言,初期并不會要求強制披露可持續發展信息,但不代表公司可以隨意披露。我國證券法等法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做出了明確規范,可持續發展信息也應納入信息披露的監管范圍。如果可持續發展信披缺少后續監管,不排除發生數據造假、漂綠等信息披露亂象,最后出現“劣幣驅逐良幣”,這是市場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規則制定也要充分考慮監管能力的匹配。
此外,郭俊表示,當前,境內外各類機構發布了不少可持續信披相關的標準和準則,為上市公司做好可持續信披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同時,紛繁雜亂的規則加大了上市公司的遵循難度。據我們調查,超過60%的上市公司都期待更為具體、權威的信披規則。目前,中國證監會正指導滬深交易所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指引,總的思路是堅持實事求是,積極推動實踐,在借鑒國際經驗、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上市公司實踐能力、市場協同能力和監管機構能力。在規則制定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考慮。
一是在議題設置方面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堅持求同存異。總體來看,各類國際規則是可持續信披的先行倡導者,規則內容和制定程序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但各國的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差異很大,各國關注議題的優先序是不同的。從國際相關規則看,目前普遍聚焦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議題。而我國可持續發展披露前期聚焦于環境污染、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更體現中國國情的議題。近年來增加了減碳方面的議題,體現了國內對上述議題的關切。我們認為,在建立可持續發展信披規則過程中,既要兼顧共性,更要考慮個性,既要看國際共識,更要看國內關心什么,在結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形成能夠爭取更大共識的方案。
二是在指標設置方面兼顧上市公司能力,鼓勵更多公司參與。資本市場強調公平,信息披露要求一致性,因此信息披露規則不能僅考慮少數上市公司的實際。例如在碳排放量披露上,發達國家憑借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優勢,要求企業披露范圍三碳排放量,即不僅要披露自身的排放情況,還要披露參股公司,甚至上下游產業鏈的碳排放情況。而我國不少企業目前在產業鏈中地位不高,這種依靠產業鏈頭部企業推動的方式在中國實施難度較大。我們前期開展的調研顯示,近八成大型上市公司反映,無法統計上下游產業鏈,以及聯營合營企業的碳排放量。這些情況都是在具體規則制定中要著重考慮的,現階段“把題出得太難”,會影響上市公司參與的熱情。因此,未來規則要設置更多通過一定程度的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引導上市公司關注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加投入,改善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
三是推進實施步驟方面堅持分類指導和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在多大范圍內統一實行,是各方普遍關注的焦點。我們認為,可持續發展信披規則的推進速度,宏觀上要基于一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和相關政策導向;微觀上要充分考慮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實踐基礎和管理能力的巨大差異。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初期不可能要求所有公司“齊步走”,一步到位。“我們考慮針對不同板塊、不同市值的上市公司做出差異化安排,對基礎較好的大公司設置強制性高一點的披露要求,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對其他上市公司則鼓勵和支持自愿披露,堅持循序漸進。”郭俊表示。
(編輯 張偉)
11:49 | 長陽科技順利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11:46 | 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已接冰雹報案超... |
11:44 | 腦連科技亮相科博會 展示腦機接口... |
11:42 | 奇瑞安全之夜 風云A9L用技術冗余上... |
11:32 | 發生了什么?這個板塊多股“2連板... |
10:58 | 6天6板,002190,“一字板”漲停! |
10:12 | 華夏銀行昆明分行與國鐵昆明局共筑... |
09:09 | 明略科技副總裁譚北平:深耕超圖多... |
23:46 | 南京化纖重大資產重組草案出爐 主... |
23:46 | 杰克股份:全力推進智能高端產品研... |
23:46 | 風范股份錨定海外市場 多元化布局... |
23:46 | 閏土股份穩固業務基本盤 不斷強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