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近日,中國證監會與最高人民法院共同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與“中國投資者網證券期貨糾紛在線解決平臺”實現數據交換、互聯互通,建立協調聯動、高效便民的證券期貨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
記者了解到,杭州中院作為率先以“互聯網+”模式開展證券期貨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法院之一,對于在線上完成證券糾紛的化解積累了成熟經驗。近日,該院收到兩名投資者通過中國投資者網向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提起的司法確認申請,一日內即完成了立案、審查和裁定全流程,給投資者帶來便捷高效的體驗。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許米。
專訪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許米
記者:您認為通過線上訴調對接對于完善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具有怎樣的意義?
許米: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也在全國審判執行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依托科技硬實力,解決法院所面對的“案多人少”難題,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
而訴調對接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就是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抓手。銜接機制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打破信息壁壘,打通信息孤島,實現調解和訴訟之間的有效信息共享。“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最終達成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民的多元化解機制工作成效。
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與中國投資者網兩網貫通,線上訴調對接的實現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證監會加強投資者保護,探索提升司法服務水平的最新實踐,標志著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推進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有了新渠道、新工具,體現了司法機關與行政監管部門精誠合作,提高投資者糾紛化解承接辦理能力的擔當作為。
杭州中院作為首批使用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中國證監會“中國投資者網證券期貨糾紛在線解決平臺”兩網貫通開展委托調解和司法確認工作的法院,非常榮幸能夠享受到訴調對接工作信息化升級帶來的便利。
我關注到,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開通以來,杭州地區已經入駐調解組織79個,上線調解員2576名,累計受理糾紛36萬余件。使用中我們發現,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具有集成化、智能化、開放化等多個亮點,投資者對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的接受度和成功率顯著提高,人民法院與行業監管者、行業自律協會、專業調解組織之間的協調聯動也愈發緊密,大大便利了投資者依法維權。
記者:杭州法院與浙江證監局的證券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優勢或特點是什么?在實際操作中化解投資者糾紛的情況如何?
許米:杭州是互聯網之都,杭州法院工作“觸網”較多,“信息化”是浙江證券期貨糾紛訴調對接多元化解機制的首要特點。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證監會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意見》中提出了法院系統要探索開展在線委托或委派調解、調解協議在線司法確認等要求,給人民法院優化證券期貨糾紛訴調工作機制指明了方向。為此,杭州中院與浙江證監局統一認識,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杭州法院“互聯網+”先發優勢,于2019年6月共同開發出“浙江證券期貨糾紛智能化解平臺”。作為全國首家以信息化技術為核心的證券糾紛專業化解平臺,正式啟動了證券糾紛線上一站式化解的新模式。在這個智能化解平臺上,網上立案、訴調對接、在線調解和開庭、損失計算、司法確認、文書自動生成等功能均已實現并集成。
截至目前,已累計有547名投資者依托智能化解平臺發起訴訟和調解請求,杭州中院與調解組織共同努力,成功化解了多批次糾紛。如在投資者訴某上市公司證券虛假陳述系列案中,杭州中院與浙江證券業協會、投保基金公司充分運用“在線平臺+示范判決+集中調解”機制成功處理糾紛,集中調解了投資者訴求達300多起,起到了很好的投資者保護和訴源治理的效果,該案后來入選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商事案件。
記者:杭州法院訴調對接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包括哪些方面?
許米:下一步杭州中院的證券期貨糾紛訴調對接機制,重點是要在訴前通過在線平臺對大量的證券期貨糾紛進行“過濾”和“導流”,發揮專業調解在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發揮司法對專業調解工作的指導、促進、服務和保障功能,我們相信這種專業化+信息化的訴調對接機制將會為解決證券期貨類糾紛提供中國樣本。
具體而言,一要繼續完善和優化智能化解平臺功能。以科技賦能,向信息化借力,是推動訴調對接工作質量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杭州法院與浙江證監局共同開發建設的智能化解平臺目前還是1.0版本,今年要改造添加新功能,為即將啟動的代表人訴訟案件處理做好準備。
二要實現訴調對接多元化解機制向金融審判全領域的延伸。金融消費者保護是蘊含于金融行業全領域的重要問題,證券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構建不僅需要縱向挖潛,深耕符合證券糾紛特點的工作機制,同時也要橫向為銀行業、保險業、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消費者保護需求旺盛的領域作出延伸與拓展。
三是加強訴調對接工作信息化與電子化過程的規范化建設。要健全電子訴訟與線上調解規則,建立線上訴調對接工作規范,實現數據對接的統一、訴調對接過程的信息化留痕以及電子證據的信息化留存等高效的案件流轉機制,可以縮短法院委托調解和調解組織反饋結果的時間。
四是探索構建與訴調對接機制相匹配的證券糾紛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充分發揮“人民法院+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調解組織”的合作機制優勢,不斷探索完善“在線平臺+示范判決+集中調解”的工作機制,全面開展證券糾紛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優化司法確認程序與調解工作的銜接,實現“當場受理、在線審查、及時確認、電子送達”。對調解不成的案件,由訴調對接平臺及時將案件導入立案程序,依托示范判決機制實行繁簡分流,探索示范案件示范審、平行案件簡易審的證券糾紛繁簡分流改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