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田鵬 吳澍
隨著2024年1月1日《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落地實施,一場關乎數據價值覺醒的變革在A股市場悄然上演。
對比2024年一季報和2024年年報可以看到,A股公司數據資產“入表”正提速擴圍:參與企業數量已從17家躍升至92家;披露規模從0.79億元狂飆至24.95億元。同時,涉及行業領域也快速擴圍,由之前的6類行業拓展到目前的12類行業。這一趨勢不僅重塑了企業資產結構,更催生出數據治理、資產評估、金融服務等新興細分市場,成為撬動萬億元級數據要素市場的強勁杠桿。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資產“入表”正從政策驅動的階段性探索邁向常態化實踐。隨著企業對數據價值認知的深化,更多企業將主動披露數據資產,形成從頭部企業示范到全行業覆蓋的擴散效應,同時,市場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將加速產業鏈生態重構,構建起覆蓋技術支撐、標準制定、金融服務的完整服務體系。
規模與行業齊擴圍
“入表”進程加速跑
2024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進程實現跨越式突破。
據Wind資訊數據,2024年一季度,僅有17家上市公司將數據資產納入財務報表,合計規模為0.79億元;而到了年末,這一數字發生顯著變化,多達92家上市公司完成數據資產“入表”,披露規模飆升至24.95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根據2024年年報,信息技術、制造業和基礎設施行業上市公司依舊是“入表”的主力軍。數據顯示,2024年,信息技術(27家)、制造業(19家)和基礎設施(9家)領域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規模分別為17.53億元、4.78億元和0.25億元,合計占比達90.42%。其中,三大運營商披露規模合計為13.66億元,占比高達54.75%。
與此同時,新興行業“入表”實踐也取得實質性進展。與2024年一季報僅有6類行業參與數據資產“入表”不同,2024年年報披露時,新增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采礦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6大行業類別。
從規范程度來看,上市公司對于數據資產的會計處理正從初期的多元化探索逐步邁向規范化應用階段。2024年一季報中,公司對數據資產的披露較為簡略,僅在財務報表中以概括性文字提及數據資產的存在;而年報披露階段,眾多公司主動升級披露標準,不僅新增了數據資產攤銷方法的詳細說明,明確直線法、產量法等具體攤銷方式的適用場景,還對數據資產的初始計量、后續計量、使用壽命評估等關鍵環節進行細化披露,構建起一套較為完整的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體系。
這種規范化趨勢在典型企業實踐中得到充分印證。以每日互動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盡管兩家企業均對數據資產設定5年攤銷年限,但基于行業數據特性差異采取了不同策略。前者所處行業技術迭代快、數據時效性強,因此采用加速攤銷法,以更快速度匹配數據資產價值的衰減節奏;而后者依托交通出行場景積累的靜態數據,在較長周期內仍具備穩定使用價值,故而選用直線攤銷法,實現數據資產價值的均衡分攤。
談及A股上市公司2024年數據資產“入表”大步向前的原因時,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政策推動無疑是核心驅動力,《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等政策為數據資產確權、計量和披露提供了制度框架,直接降低了企業數據資產“入表”的合規風險。此外,隨著數字化轉型深化,企業對數據資產的價值認知從“成本項”轉向“資產項”,金融、交通等非傳統行業通過數據資產優化財務報表、提升融資能力的需求上升。
財務優化與價值釋放
重塑企業估值新范式
隨著A股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進程加速,這一變革正系統性、深層次地重塑企業經營與資本市場格局。
在財務結構優化層面,數據資產“入表”直接影響企業資產負債表結構。通過將原本游離于報表之外的數據資源確認為資產,企業總資產規模得以擴充,資產負債率顯著改善。
資本市場對數據資產“入表”的積極反饋同樣顯著。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教育與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區塊鏈與數據要素專委會主任陳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當前投資者評估企業價值已形成全新范式——數據資產規模、質量及其潛在價值創造能力,與傳統財務指標、實物資產等共同構成核心評估體系。
更為重要的是,數據資產“入表”打通了“智產”向“資產”的轉化通道。一方面,確權入表的數據資產具備明確價值屬性,可作為抵押物參與金融活動。部分試點企業已成功以數據資產為質押,獲取專項融資,有效盤活數據資源價值;另一方面,數據資產證券化成為新興融資路徑,企業通過結構化設計,將數據資產未來現金流打包為證券產品,在資本市場發行,實現數據價值的高效變現與風險分散。這一系列創新實踐,不僅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更推動數據要素在市場中的深度流通與價值釋放。
4月28日,由平安證券擔任計劃管理人及銷售機構的“平安-如皋第1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數據資產)”正式設立。該產品發行規模達1.3億元,標志著我國數據資產證券化實現“從0到1”的突破,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注入新動能。
在韓乾看來,數據是無形資產,具有復制成本低、沉沒成本高、時效性強、高度依賴應用場景等特質,這導致數據資產估值較難,進而造成交易難、抵押難。而數據資產“入表”,正是破解上述難題的有效途徑。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數據資產證券化成功案例涌現,“智產”可轉化為“資產”的理念將逐漸被更多企業所認同和接受,進而進一步促使企業提升對數據資產治理的重視程度。
展望未來,陳曉華表示,未來1年至3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有望呈現三大趨勢。首先,參與企業的數量與金額將加速增長;其次,標準化與合規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最后,估值邏輯將逐步轉變,具備高價值數據資產的企業可能獲得更高溢價。
產業鏈條延伸拓展
生態建設初顯成效
隨著數據資產“入表”所帶來的實際意義日益顯現,相關產業鏈條不斷延展:圍繞數據資產“入表”,一個涵蓋上下游多個環節、分工精細且協同緊密的產業鏈已初現雛形。
“無論公司之前是否有過‘入表’經驗,數據格式是否規范統一,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服務便捷實現數據資產‘入表’。”一家信息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咨詢時表示,“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技術服務公司、律師事務所、評估公司、數據交易所、銀行以及高等院校等均有合作,可為企業提供包含數據治理、數據資產確權、數據資產‘入表’、數據資產評估和數據資產金融服務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據天眼查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在我國境內成立的數據資產類公司(指經營業務涵蓋數據資產服務)就有3553家,相關企業通過“盤活”數據資產,為自身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相關企業多以數據資產治理作為主營業務。例如,一家數據服務商的工作人員在向記者介紹成功案例時稱,公司通過數據治理規劃(現狀分析評估、數據治理體系設計等)、數據治理系統建設和數據治理實時錄入等三步,幫助某國資集團實現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充分挖掘并利用積累的數據價值,為后續大數據分析展現以及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提供數據保障。
從產業鏈成熟度來看,據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上游的數據治理、數據資產評估等環節開發程度較高,配套體系已較為完備,但下游的數據資產深度應用,如數據資產保險、數據資產證券化等金融服務還處于探索階段,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就數據資產投保而言,雖然前期已有少量相關保單落地,但距離在市場上正式普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記者在向珠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咨詢該項業務時,得到的答復是“目前還不是全面上線數據資產保單的合適時機,所以暫不接受投保”。
對此,陳曉華表示,一方面,數據資產的價值評估難度較大,其價值受應用場景、技術迭代等因素影響顯著,傳統估值方法易出現偏差;另一方面,市場對數據資產風險的認知尚顯不足,產品定價和風控模型缺乏充分的實踐驗證,導致產品設計難以精準匹配市場需求,進而阻礙了數據資產保險業務的大規模推廣。
數據資產“入表”不僅是會計制度的革新,更是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戰略轉型的關鍵抓手,其意義超越了財務層面的優化。未來,隨著政策細化和技術進步,數據資產的金融屬性將進一步釋放,推動數據從“資源”向“資本”躍遷,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動能。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