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A股公司赴港上市隊伍進一步擴大。僅4月22日至4月28日,就有8家A股公司向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交所”)遞表。《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公司公告及遞表情況統計,截至5月5日,有46家A股公司擬赴港上市。其中,已向港交所遞表并獲得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的A股公司有7家。
在政策支持、港股吸引力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公司謀求赴港上市,以期拓展國際業務版圖、優化融資渠道、提升全球影響力。
消費、科技公司占多數
上述擬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大多來自消費、科技等行業。例如,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國內知名的消費品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則來自新能源、芯片、醫藥等科技產業。
“消費零售企業赴港上市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企業的國際化擴張戰略、吸引國際投資者優化股東結構,以及香港資本市場在后續融資和股權激勵方面更具靈活性等。”高盛亞洲(除日本外)消費零售主管兼并購主管Sushil Bathija表示,多數消費零售企業現金流充沛、盈利能力強、增長性高。
此外,A股半導體產業鏈的公司也陸續宣布擬赴港上市,例如,存儲領域“頭部玩家”深圳市江波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企業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無線通信模組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和通”)、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杰華特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企業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光電”)。這些企業集體赴港上市的背后,是半導體產業技術變革的加快,尤其是AI、5G、智能汽車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
意在強化全球化布局
強化全球化布局是擬赴港上市A股公司的共同目標。浦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賴燁燁表示,一方面,赴港上市能夠顯著提升公司在境外市場的融資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助力公司在國際市場中進一步拓展業務版圖,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增強其全球影響力。
作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A股上市公司“出海”業務廣泛,海外收入規模也相當可觀。以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偉股份”)為例,相較于2017年2.02億元的海外收入,公司在2024年實現178.84億元的海外收入,占總營收的44.5%,海外市場已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中偉股份在4月22日正式遞表。招股書顯示,本次公司尋求港股上市,旨在推進國際化戰略,建立國際股權融資平臺,優化全球品牌形象,并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類似的A股上市公司還有很多,比如4月23日遞表的和輝光電,根據公司2024年年度報告,其境外營業收入約13.53億元,占報告期營業收入比例為27.29%。廣和通4月18日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境外銷售收入占同期營業收入60.72%。海外布局上,公司始終堅持全球化發展戰略,目前已建立輻射逾30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體系。廣和通在赴港上市公告中稱,此次赴港上市計劃,主要是為加速全球化發展,提升品牌知名度及綜合競爭力。
港股市場吸引力提升
政策層面,A股公司赴港上市迎來很多支持。去年10月份,港交所優化了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審批流程,并且降低了A股公司發行H股的門檻。
港股再融資機制也對A股公司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云龍介紹,港股的融資審批流程相對簡化,融資效率較高。比如,H股上市公司在上市6個月鎖定期結束后即可通過“閃電配售”快速融資,并且支持“先舊后新”操作,即大股東先行轉讓股份獲取資金,上市公司再增發新股回購股份,實現資金快速到賬;配售股份無鎖定期,定價較市價最高折讓20%,有效提升投資者參與意愿。
此外,港股市場匯聚了全球資本,投資者類型涵蓋國際機構、主權基金、對沖基金及個人投資者等。今年3月4日,比亞迪股份配售籌資總額達435億港元,吸引了中東主權基金及國際長線投資者參與,如此多元化的投資者基礎為A股公司提供了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和定價參考空間。
賴燁燁認為,近期,AH股溢價呈現不斷收窄的態勢,這有利于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在港股獲得更合理且更高的估值。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