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交出2024年營收首破千億元的亮眼成績單同時,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長虹”或長虹)高速增長的業績引發關注。
近日,四川長虹發布2024年年報以及2025年一季報顯示,2024年四川長虹實現營業收入約1036.91億元,同比增長約6.4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7.04億元,同比增長約2.30%。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長虹營業收入268.37億元,同比增長12.89%;歸母凈利潤3.45億元,同比增長96.68%。資料顯示,2015年,四川長虹股東長虹控股集團銷售規模首破1000億元。
這一系列數據的背后,是這家由四川走向全球的消費電子巨頭,正通過AI等技術滲透全產品、升級智能制造,構建起穿越經濟周期的核心競爭力。縱觀長虹全系,多家上市公司業績亮眼,記者試圖挖掘“逆勢增長”背后的戰略邏輯。
AI全面化落地:從單點突破到全鏈協同
“長虹的產品全面AI化不是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家電與電子巨頭從底層技術到用戶體驗的系統性革命。”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在采訪中表示。
財報顯示,2024年初長虹云帆AI大模型平臺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成為四川省首個獲批的大模型平臺,標志著其技術實力獲得國家級認可。以此為基礎,長虹這一年多,從IFA展、CES展到此前不久舉辦的AWE展、廣交會上,展示了其旗下AI TV、AI空調等AI家電已實現從“功能控制”到“需求預判”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AI賦能正在長虹產品體系內形成協同效應。長虹美菱推出的“凍鮮生”冰箱,應用“AI自尋優技術”,通過智能調節自動化霜頻率,減少能耗支出,減少內部溫度波動影響;長虹空調推出的客餐廳PRO共享空調則通過AI云節能技術,實現省電和舒適兼備的自主學習能力。
奧維云網研究總監劉大任分析稱:“這種全品類AI化升級,不僅贏得了用戶,也是業績增長的底氣來源。”
“數智共生”:從制造到“智”造
在位于綿陽的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智慧顯示工廠,記者了解到,融合了5G專網與工業互聯網的生產線,已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覆蓋。這座入選工信部“卓越級智能工廠”的生產基地,讓物流自動化率躍升至95%,人效提升65%,訂單交付周期從49天壓縮至11天。
但長虹的“智”造能力升級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數據顯示,其控股的長虹華意,全封閉活塞壓縮機業務實現穩步發展,銷量連續十二年全球第一,全年銷量突破8425萬臺,同比增長15.84%;新能源車用壓縮機業務連續三年超過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速。
另外,據財報披露,2024年全年,四川長虹ICT綜合服務業務實現收入約368.84億元,同比增長約8.28%。其控股子公司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虹佳華”)以智能分銷服務業務為基礎,在云應用、元宇宙、安全、低空經濟等戰略性領域持續布局和發力。
全球化品牌躍遷:從產品出海到文化共鳴
近年來,中國“智”造出海已從產品輸出發展為“技術+品牌+本地化”的多維整合。
在冰雪經濟的熱潮中,長虹與國際雪聯頂級滑雪賽事深度聯姻,探索差異化的體育營銷。據了解,目前長虹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冰雪、足球、網球、橄欖球等體育IP矩陣。2024年,長虹品牌價值已達2368.76億元新高。
這種“體育營銷+產品銷售”的組合拳,推動長虹國際化經營質效顯著提升。其中,長虹全國電視出口位居行業前三。
“長虹品牌價值2368億元的背后,是技術話語權與文化軟實力的雙重提升。”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副秘書長劉志明表示。四川長虹不僅將低匹數空調等創新產品推向東南亞,更通過合作體育賽事,讓“中國智造”與當地文化深度綁定。數據顯示,2024年,長虹歐洲市場線上線下并駕齊驅,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30%。
從AI技術裂變到“智”造升級,從國內市場精耕到全球品牌塑造,四川長虹的“千億之路”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本。站在新質生產力的時代潮頭,長虹的“勢能”正在加速釋放。
(編輯 張明富)
15:52 | 凱美特氣兩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
15:51 | 貓眼研究院發布《2025五一檔數據洞... |
15:50 | 國壽投資發布2024年可持續發展(ES... |
15:26 | 江南布衣“源于雪域 絨于自然”探... |
15:10 | 普洛斯中國一季度運營穩健 |
14:25 | 斯凱奇宣布同意被3G資本收購 預計... |
14:20 | 年營收首破千億元 四川長虹加速AI... |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