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質量關系著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
自去年10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來,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已初步顯現。從上市公司年報及一季報披露情況看,截至4月30日,429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年報。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3.3萬億元,凈利潤4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和2.3%,增速分別較2020年前三季度回升2.2和8.6個百分點;回報投資者力度顯著提升,共有2975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推出派現方案,預計現金分紅1.4萬億元,同比增長11.2%,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認為,監管層多措并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資本市場生態,不斷推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企業誠信度和透明度,注重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從嚴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有利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市場環境正在形成。
推進市場化改革
強化信披監管
截至4月30日,共429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一季報。上市公司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4.2萬億元,凈利潤1.3萬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分別復合增長10.5%和9.2%。中小企業一季度營收、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為18.4%、42.6%,增速分別高于大型企業6.6個百分點、27.4個百分點。
中國的上市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推動企業改革和帶動行業成長的中堅力量,但受體制、機制、環境等因素影響,一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運作不規范,透明度不高,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制約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去年10月份發布的《意見》明確要提升信息披露質量。
過去的半年,證監會在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狠下工夫,3月19日,發布了修訂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完善信息披露監管規則,解決監管實踐中的突出問題,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同時,滬深交易所還通過監管問詢函的方式來確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與量的雙重“飛躍”,健全公開透明及時的問詢函回復體系,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
在探索市場化改革方面,證監會還規范和引導市場主體通過充分博弈優化資源配置。目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監管中已精簡多項許可,審核效率進一步提高。2020年,全市場并購重組項目中仍需證監會審核的僅占2.79%,平均審核用時約40天,遠低于法定的90天標準;科創板、創業板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已實行注冊制,證監會注冊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
2020年,境內上市公司累計披露并購重組2828單,交易金額合計達到16591.7億元,產業鏈整合或外延式發展效果進一步顯現。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21日,在2020年完成并購重組(包括競買方與出讓方)并已經披露2020年年報的75家上市企業中,67%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出現正增長。
聯儲證券的報告指出,隨著監管層對并購重組政策的不斷完善與細化,資本市場并購重組的規范性得到顯著提升,以高估值、高商譽、高溢價為特征的“三高”并購交易受到嚴格抑制。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受到懲處,“忽悠式”重組、盲目跨界重組等亂象得到遏制。與此同時,一些成功完成市場化并購重組的上市公司,也正逐步實現產業整合、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公司治理位置更加突出
除了把好資本市場“出入口”,優化增量和存量上市公司質量外,上市公司自身也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曾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必須承擔起直接責任、第一責任,大股東、實控人、董監高責無旁貸。《意見》中指出,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規則,明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職責界限和法律責任,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底線要求,切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2020年12月,證監會啟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力爭通過2年努力,通過公司自查、現場檢查、督促整改三個階段,使上市公司治理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進一步健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作、有效制衡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最重要、最根本的前提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誠信意識和法治意識”。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在誠信守法的基礎上再去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相對就會容易得多,這就要求上市公司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自查階段已經完成。記者了解到,證監會將著重對各公司自查報告進行分析研究,進行公司治理最佳實踐評選和負面案例研析,在總結優秀案例和經驗、倡導最佳實踐、引導上市公司對標先進找差距的同時,對實踐中存在的治理問題和有關風險進行研判,為下一步政策制定奠定基礎。未來,證監會還將指導和組織派出機構現場檢查,增強上市公司自我規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識,讓規范公司治理的理念從監管推動轉變為行動自覺。
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資本市場的“一進一出”始終是各方聚焦的關鍵點,注冊制的推進正加速尾部公司邊緣化的趨勢,從而減小“保殼”等動機對退市新規運作的阻力。而退市制度的高效運作,又將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反過來為注冊制深化改革提供保障,最終形成資本市場的正反饋。2020年12月底推出的退市新規為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建立提供了更穩固的制度基礎。
不完全統計顯示,退市新規實施以來,已經有10余家上市公司收到終止上市決定書,兩家收到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其中,*ST舜喆B等7家上市公司為觸及面值退市紅線,*ST航通為主動申請終止上市。
A股退市逐步常態化,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加速形成。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退市規則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將使資金更多流入業績優良的好公司,提高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并進一步簡化退市流程,有望改善A股市場退市難、退市慢問題。新退市制度使殼資源價值降低,有利于培育投資者的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理念,投機炒作行為會被抑制,吸引更多長線資金入市。
“監管部門反復表態要嚴格退市監管,意味著常態化退市機制建設已上升為頂層設計,釋放強化退市監管信號。”楊德龍表示,作為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前沿,資本市場不斷完善退市制度,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15:52 | 凱美特氣兩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
15:51 | 貓眼研究院發布《2025五一檔數據洞... |
15:50 | 國壽投資發布2024年可持續發展(ES... |
15:26 | 江南布衣“源于雪域 絨于自然”探... |
15:10 | 普洛斯中國一季度運營穩健 |
14:25 | 斯凱奇宣布同意被3G資本收購 預計... |
14:20 | 年營收首破千億元 四川長虹加速AI... |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