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路資本一窩蜂地想扎進保險領域。而隨著“保險姓保”更加深入人心,想在保險行業“賺快錢”已經沒那么容易了?,F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宣布放棄設立險企。這不,前幾天貝因美就發布公告,不再參與設立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貝因美表示,退出原因是華大保險擬經營的健康險業務所涉及的政府主管部門、事項申報審批路徑發生重大變化。其實早在2017年1月23日,貝因美就宣布擬成立華大保險,注冊資本為15億元。其中,貝因美擬出資2.2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15%。雖然這個計劃已經籌備了四年,但最終還是以放棄設立收場。
據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以來,共有8家上市公司相繼退出設立保險公司。各路資本熱情褪去,大概是這么幾個原因:一是監管環境的變化;二是保險業經營環境及自身經營狀況的變化。
對于當前保險業增長情況出現的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這是因為保險公司股東準入和公司治理監管的標準有所提高;排隊申請設立的保險公司較多,等待期長;再加上保險市場化改革加速,公司盈利壓力越來越大。多重原因下,讓保險業的投資吸引力下降。
此外,上市公司熱情降溫,也跟對保險行業盈利和發展預期下降有關。比如,人身險的主要增長點被人口增長乏力限制、去年的車險改革大大降低了財險公司的整體盈利增速,再加上監管越來越嚴,借保險名義籌集資金的野蠻生長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
除部分上市公司放棄設立保險公司之外,近兩年國內企業新設立的保險公司也不多。對此,王向楠認為,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前期籌建和申請設立的保險公司在陸續消化中;二是大部分城市的保險公司競爭比較大,為了平衡好競爭和穩定的關系,監管批設的節奏放緩;三是部分發起股東沒有達到進入標準。
對于未來的牌照審批趨勢,王向楠認為,市場上新增保險公司數量可能將長期維持低位。不過,中國保險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沒有財產險或人身險公司法人的省份,設立保險公司預計會被優先考慮。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