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中國經濟較強的韌性,持續吸引外資關注,這從外資機構對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情況中可見一斑。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7月2日,今年以來,643家外資機構調研A股公司4835家次,其中,全球頭部對沖基金Point72 Asset Management、高盛(亞洲)證券有限公司調研均超百次。
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行業是外資關注度較高的行業。從關注問題來看,今年以來,AI應用、人形機器人布局、創新藥研發、分紅和并購計劃等成為外資關注的熱點話題。
電子、醫藥生物等領域
受關注
今年以來,中國資產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截至7月2日,年內A股共有883家公司接待外資調研,其中,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行業公司較多,分別有142家、114家和104家。其中,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今年以來外資關注度最高的上市公司,年內共迎來67輪調研,合計接待了485家次外資機構。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獲299家次、173家次外資調研。
“在調研方面,我更關注成長性高的公司,對行業并沒有特別的偏好。”貝萊德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神玉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組合經理(PM)的調研方向與其過往投資風格和策略有關。
從外資機構調研中關注的問題來看,除了研發、毛利率、市場開拓等方面外,外資機構對于AI應用落地進展、人形機器人布局的關注度明顯提升。例如,樂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被問及如何看待AI端側落地的進展時表示,AI端側產品很快會落地。
渣打中國財富方案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體現了外資對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的共識度上升。當下,外資可能更關注新經濟相關細分方向,特別是AI端落地情況、人形機器人的布局。外資正在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科技行業。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外資對科技領域AI技術以及創新藥兩個方向關注度比較高。”神玉飛表示,AI應用、算力基礎設施等領域增長確定性高,所以市場關注度也較高。另外,海外投資者非常關注創新藥發展。
自去年新“國九條”和“并購六條”出臺以來,上市公司分紅穩定性提升,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提高。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的分紅計劃、未來分紅率以及并購規劃和進展也頻頻出現在外資調研問題中。對此,神玉飛表示,在資本市場改革的背景下,市場對分紅和并購重組關注度提升。
多方面因素疊加
中國資產吸引力提升
近日,多家國際投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花旗將中國2025年GDP增長預期從4.7%上調至5%;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在年中展望報告中,將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速分別上調0.3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德意志銀行將2025年中國GDP增長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
中國資產為什么可以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王昕杰表示,首先,近期科技領域的突破引發中國資產的重估。其次,中國穩定的政策環境有利于經濟增長。再次,中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并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提振了市場信心。最后,中國資產具備低估值、流動性較強和分散風險等優勢。此外,中國始終堅持穩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拓寬跨境投融資渠道。未來,中國資產對于外資的吸引力將不斷提升。
王昕杰表示,本輪中國資產上漲的動力來自中國科技行業的突圍,中國資產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A股核心資產將受益于國內政策穩定、經濟增長回穩等有利因素,其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也更大。
神玉飛表示,隨著A股公司赴港上市熱情提升,A股和港股聯動性越來越強。從估值和流動性來看,A股和港股存在一定差異。短期來看,南向資金對港股形成支撐;從長期來看,全球或進入降息周期,利率下降有望對港股估值提供進一步支撐。中國資產仍處于低估狀態,其估值將進一步受到支撐。
從具體投資領域來看,神玉飛表示,主要關注以下領域:一是科技領域,包括算力相關基礎設施、AI應用、安全相關領域,以及人形機器人等方向;二是養老領域,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創新藥需求增長;三是制造業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如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相關配套零部件等方向;四是新消費,例如創新IP賦能的新消費領域。
23:53 | 長華集團獲新能源車企定點開發 預... |
23:53 | 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聚焦前... |
23:53 | 萬科年內第六次獲深鐵集團借款 累... |
23:53 | 東軟集團:思芮科技已納入公司合并... |
23:53 | 讓折疊屏成為用戶“主力機” 榮耀... |
23:53 | 商業航天駛入發展快車道 相關概念... |
23:53 | 阿洛酮糖成為新食品原料 我國代糖... |
23:53 | 楚天科技:以“中國智造”賦能全球... |
23:53 | 邁向高質量發展 多個行業掀起“反... |
23:49 | 超千家機構調研上市銀行 寧波銀行... |
23:49 | 年內險資舉牌18次 接近去年全年水... |
23:49 | 券商上半年斥資超20億元回購股份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