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華晨寶馬成立15周年慶典活動上,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決定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從2018年至2040年)。寶馬集團將對華晨寶馬的投資將增加30億歐元,用于未來幾年沈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
同日,華晨中國(01114.HK)在港交所發布停牌公告,以發布擬進行出售的有關事項。當晚披露的公告中,華晨中國宣布作價人民幣290億將旗下合資公司華晨寶馬25%股權轉讓予寶馬集團。交易完成后,華晨寶馬汽車將分別由沈陽金杯汽車和寶馬集團分別持股25%和75%。華晨寶馬也成為首家外方控股的合資公司。
華晨中國10月12日復牌跳水,開盤價8.88港元,大跌17.47%開盤,盤前成交4685萬港元。隨后跌幅加大,一度下跌逾27%。
作為華晨中國利潤核心的華晨寶馬,隨著持股比例下降機構預期華晨中國短期業績將受影響。但優秀的自主車企并不懼怕開放競爭,標桿企業有望加速成長。華泰證券認為,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將有助于推動中國汽車行業優勝劣汰,長期來看產業競爭格局將更加充分,真正有競爭力的自主龍頭有望實現產銷規模進一步提升。
華晨寶馬貢獻利潤主力
寶馬選擇在華晨寶馬成立15周年慶典,這一時點發布收購華晨寶馬股權公告的。
10月11日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聯合宣布,股東雙方將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進一步深化雙方的成功合作。同時,對華晨寶馬的投資將增加30億歐元,用于未來幾年沈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位于鐵西的新廠區建成后將使鐵西工廠現有產能翻倍,而大東廠區的改擴建項目也在進行中,未來三到五年內,華晨寶馬的年產能將逐漸增加到每年65萬臺,并將創造5000個新的工作機會。
今年6月,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顯示,2018年我國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在接下來的2020年將取消商用車、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其后,今年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共同見證了中德雙方若干合作協議的簽署,其中就包括寶馬集團在華增加投資的項目。
目前,華晨寶馬對華晨集團的業績表現影響較大。2017年,華晨汽車集團共計實現銷售74.57萬輛,同比下滑3.7%。旗下上市公司華晨中國年銷量則為44.76萬輛。其中合資企業華晨寶馬實現銷量38.65萬輛,同比增長24.65%。華晨寶馬在華晨汽車中的銷量占比達51.83%。
與此同時,華晨中國當年共盈利43.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85%。其中,華晨寶馬對集團純利貢獻由39.98億元增加31.0%至52.38億元。但如果沒有華晨寶馬這家合資公司,華晨中國的利潤將會是負數。
推動自主龍頭突圍而出
由于燃油車企的合資股比限制將于2022年才完全放開,所以這次股權變更也將在2022年正式進行交割。
但寶馬集團一旦提升在華晨寶馬中的合資股比,這意味著華晨集團在華晨寶馬中所能獲得的利潤可能受到影響。“華晨中國對華晨寶馬業績的依賴太重了。”有業界分析人士表示,“這次股比變化,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華晨中國的業績。”
機構早已關注到上述問題。花旗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將華晨中國評級從“買入”下調至“沽售”,并將目標價下調73%,從28.9港元降至7.7港元?;ㄆ煺J為,寶馬增持合資公司股權的決定,可能影響華晨中國的業績,加上花旗預期第四季汽車行業前景欠佳,故將華晨2019年和2020年度的純利預測分別下調17%和25%。花旗預計華晨中國將派發73億元人民幣特別股息,意味著新估值上限為9.63港元。
其他大行看法一致,中信里昂證券將華晨中國的評級從從“買入”下調至“沽售”,目標價從15.98港元下調至10.02港元;中金公司則將華晨中國2018到2019年盈利預測下調8.3%和8%,目標價下調17%至9.5港元;中銀國際將評級由買入下調至賣出,目標價由15港元下調至8.5港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股比全面放開后,以往中方依靠引進外方車型,躺著賺錢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以華晨中國為例,股比調整后,中方將面臨凈利潤大幅下滑和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不利局面,其必須利用2018到2022年的4年窗口期不斷提升技術,打造出富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并逐步盈利,方能在未來日益嚴酷的生存環境中“活下去”。
但優秀的自主車企并不懼怕開放競爭,標桿企業有望加速成長。華泰證券認為,改革開放之后國內汽車產業發展了近四十年,經過激烈競爭剩下多是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同時零部件國產替代正呈加速趨勢,優秀本土企業通過技術和配套升級,在實力與渠道上實現突破,切入主流整車配套體系,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將有助于推動中國汽車行業優勝劣汰,長期來看產業競爭格局將更加充分,真正有競爭力的自主龍頭有望實現產銷規模進一步提升。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