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一丹
近年來,新能源造車勢頭強勁,不僅吸引來各行各業巨頭入局,也對傳統汽車制造業帶來了沖擊。
凌云股份總經理羅開全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球碳排放限制政策壓力下,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發展黃金期。凌云股份將通過不斷技術創新,以輕量化、高強度產品適應客戶新需求,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優化產品結構
中國證券報:請介紹一下凌云股份2020年的經營情況。
羅開全:公司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78億元,同比增長15%,優于汽車行業發展水平;實現利潤總額5.01億元,同比增長167%;歸母凈利潤超過1億元,同比增長245%。
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凌云股份堅持創新驅動,有效開展提質增效專項行動,輕量化碰撞產品、汽車管路系統、新能源電池產品、高強度輕量化熱成型產品及驅動軸產品保持了市場前列,取得了好于預期的經營業績。
中國證券報: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公司在該領域如何規劃和布局?
羅開全:凌云股份重點從客戶和產品兩個維度進行規劃,核心是聚焦優質客戶和優勢產品。
具體來說,在客戶方面,公司積極開發保時捷、寶馬、奔馳、PSA等高端客戶,保持與高端客戶的同步設計、同步開發、同步驗證,緊緊把握新能源領域的產業發展方向;在產品開發方面,發揮中央研究院平臺優勢和中外企業技術協同優勢,以新能源汽車電池產品為重點突破發展方向,并把集成化、平臺化、模塊化、技術門檻較高的優勢產品作為拓展方向,持續推動公司產品結構優化。
研發投入加大
中國證券報:公司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投入和產出情況如何?
羅開全:公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和自身研發綜合實力的提升。近三年來,投入的技術研發費用分別為4.16億元、4.63億元、5.08億元,均超過銷售收入的4%。
同時,公司在新產品研發、新工藝攻關和新材料應用推廣取得跨越式進步。凌云成功開發新能源汽車電池包冷卻系統;實現了高阻燃、低密度、可回收復合材料在電池殼上殼體上的應用;一體化熱成型門環,實現減重15%;一體化前端框架總成產品比傳統產品減重50%,成本降低20%以上,并積極向整個前端模塊集成供貨轉型升級;新型日字保險杠在同能性能情況下減重10%左右;1700Mpa超高強鋼輥壓A柱產品,斷面尺寸縮小40%,有效減少盲區。
中國證券報:請介紹一下公司“十四五”時期的規劃和目標。
羅開全:“十四五”期間,公司將以“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汽車零部件企業”為目標,全面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產業鏈提升能力、國際化經營能力、專業管理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建設,把公司建設為“有技術、有品牌”的全球化企業集團先進制造業發展平臺。
為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需要形成四個細分領域的關鍵支撐:一是發揮凌云在高強鋼、輥壓熱成型技術、鋁合金連接總成技術、碳纖維復合材料成型技術等輕量化工藝技術優勢,開發全球汽車品牌的車身結構件全球化平臺項目,將車身結構產品做強做大。二是抓住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機遇,發揮在鋁制電池殼方面的優勢,整合行業資源,將新能源電池產品做成全球領先。三是發揮亞大集團同步設計、系統集成技術優勢,拓展國際國內市場,將亞大汽車管路系統全球地位進一步擴大。四是努力提升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推動德國WAG公司運營好現有項目,實現全球協同和預期收益。
輕量化技術創新
中國證券報:作為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細分領域龍頭,公司有哪些核心競爭優勢?
羅開全:客戶的需求就是凌云發展的方向,凌云是國內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在已獲取保時捷、寶馬、奔馳、PSA等高端車型電池殼產品的配套權的同時,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布局,搶奪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高地,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科研和生產的新布局。
在汽車輕量化方面,公司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經驗,是中國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汽車零部件企業成員單位之一,高強鋼、鋁合金成型工藝技術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優勢是凌云中央研究院與德國WAG全球協同創新,成為凌云的“新名片”,為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創新研發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創新動力。
中國證券報:請具體介紹下公司在汽車部件輕量化的創新。
羅開全:公司應用創新深度發展輕量化、電動化,密切關注智能化和網絡化,積極開展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把輕質材料應用(高強鋼、鋁合金、復合材料)、輕量化設計(輕量化新結構產品替代升級、平臺化產品替代傳統方案)、先進工藝技術(超高強鋼3D輥彎、二維變曲率輥弧技術、熱氣漲成型技術、激光拼焊技術)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不斷豐富公司的產品譜類和服務客戶的能力。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