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游戲產業的快速崛起,電競從游戲曾經的一個分支產業逐漸獨立出來,受關注度和投資熱度甚至已經超過了游戲產業本身。從2016年起,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明確將電子競技作為體育比賽的一種,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一項產業。
受到了政策、國際環境和產業本身的三大利好支持、電競產業在極短的時間內被資本狂潮托著“飛上了天”。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式各樣的電競場館迅速崛起。在這只“電競館建設大軍中”既有網魚網咖、聯盟電競等老牌專業電競館,也有騰訊、阿里巴巴、蘇寧等線上巨頭,甚至還有周杰倫這樣的明星和IDG、普思投資這樣的創投機構。
如今周杰倫的魔杰電競館已經開業;騰訊、阿里、蘇寧等大公司的電競館計劃也在推進中。那么作為電競館這種線下產業中的后來者,線上巨頭們的加入又會引起怎樣的業態變化?
騰訊的電競模式
AT計劃鋪設上萬家電競館,然而其中大部分只是“加強版網吧”。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游戲產業的頭號霸主,騰訊布局電競館實屬意料之中,甚至已經比我們預想的要晚。
但騰訊一經出手,立即將電競升級成了產業基地形式的“泛娛樂電競綜合體”。尤其是這種把電競+泛娛樂的形式融入到商場中的形式,很有想象力。
但從目前放出來的信息看,占地高達5000平方米的電競賽事、電競相關產業和其它泛娛樂產業會有怎樣的變現模式,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根據騰訊電競和超競互娛公布的信息顯示,未來5年內,兩家公司將在全國打造不少于10個類似的泛娛樂電競產業園。
除了“大而全”的產業基地模式。騰訊也沒放過“小而精”的中小城市電競館。2016年12月,騰訊與王者互娛、網魚科技等公司宣布將在全國中小城市共同打造1000家直營連鎖的“KIE電競館”。據了解,這種形式的“電競館”大多只是一些功能加強型的網吧。這種中小城市網吧“搖身一變”成為電競館的商業模式其實并不少見。在2016年阿里體育的一個發布會上,CEO張大鐘宣布推出電子競技館加盟計劃,阿里體育將招募一萬家電競館,覆蓋三千萬電競選手和愛好者,并將提供電競、娛樂、社交等服務。從初期招募的一些電競館名單來看,都是由一些網吧發展而來。
蘇寧的電競體驗中心
除了騰訊和阿里,比較令人意外的是一直以線上和線下零售為主營業務的蘇寧,也在大力布局電競。
2015年底,在蘇寧25周年慶典上,董事長張近東宣布蘇寧正式進軍電競領域,并將“電競”提升到蘇寧集團戰略重心位置。據媒體報道,2016ChinaJoy大會上,蘇寧聚力傳媒副總裁王浩透露,蘇寧聚力在全國35個城市已經建了50個電競體驗中心。
目前蘇寧的第一批電競體驗中心已經開業。比較知名的一家蘇寧與lntel、暴雪和網易斥資千萬聯合打造的上海蘇寧肇家浜路店電競體驗區。這個體驗區充斥著濃濃的暴雪游戲文化元素。主打高配置電腦、硬件產品和游戲衍生品,更像一個豪華商品展示區。
電競產業目前趨勢
目前國家尚無對電競館統一的嚴格定義。我們暫時認為:電競館是為專業電子競技賽事而設立的場館,以電子競技為運營核心,提供滿足電子競技訓練及比賽需求的專業化軟硬件環境,同時可集上網服務、餐飲娛樂、線下社交、購物觀影等功能。
收入上,一般電競館主要由賽事贊助費用、電競賽門票收入、場館租借費用、用戶上網費用以及其他娛樂消費費用等組成。而電競館運營方也有多種,如創業公司,擁有相關資源的產業公司,原有網吧運營企業以及硬件制造企業等。
業內人士認為,電競館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專業的比賽場館,就是舉辦大賽的大型場館,像足球場。另一種就屬于訓練館,弄小型比賽的,類似網球場。
從網吧到網咖,再從網咖到電競館。但其實,在這個行業形成的時候,人們偷換了一個概念。”OMG電競戰隊總經理、電競666號館的聯合創始人弓戈認為,“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從體育這條線看的話,電競作為一個新興的競技運動,最后一定會有線下的場館作為承載,就像以前沒有游泳館、擊劍館、沒有馬術中心。這些都是所謂的以前的新興體育,現在已經成為傳統體育項目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電競玩家的線下消費需求,其實是沒有得到滿足。同樣尷尬的是,當廠商的賽事落地時,同樣也面臨無地可用的局面,折衷的辦法是,將賽事放到各大體育館舉辦。因此,一個專業的電競場館,很大程度上能連接并滿足雙方需求。
巨頭的加入,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損失,大家一起把業態做大了,才有更多的資本加入。電競線下場館目前仍是一個增量市場,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地步。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