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醫療公司相繼南下赴港IPO,誕生了京東健康、泰格醫藥等一批公司。今年港股上市熱還在延續,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3日,港股醫療行業今年有11家新上市公司,同時還有科濟藥業、時代天使2家公司將在6月份上市,新上市公司數量同比翻倍。
梳理去年以來上市的港股醫療類公司,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已上市公司通過分拆子公司或“A+H”方式上市;另一類是尚無利潤甚至虧損的創新藥公司,這兩類公司共同推動了港股醫療板塊IPO熱。近期樂普醫療公布子公司心泰科技、東軟集團旗下東軟醫療將赴港上市,港股醫療行業的后備軍再次擴容。
分拆港股上市
成為國際化捷徑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香港是全球第五大IPO市場,而到2020年底,已躍升至全球第二,僅次于納斯達克。泰格醫藥招股首日融資認購額達423億港元,京東健康上市后超5000億港元市值,激發了醫療類公司的港股上市熱情。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越來越多的A股醫療公司愿意通過分拆子公司登陸港股,一方面是為了開拓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是希望實現公司的價值發現,尤其是港股近年來交投市場活躍,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資本關注。
隨著證監會在2019年12月份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通道被打開,加之醫療行業公司均迎來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生物科技、醫療器械、基因工程等細分行業憑借先進技術的加持,通過分拆子公司更有利于優質資產的上市。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股上市公司分拆其所屬企業到境內IPO對母公司有更高的盈利能力要求,同時在分拆比例、資產來源等方面要求更為嚴格。而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港股上市,在管理制度上較為寬松。
桂浩明說:“分拆子公司到港股上市的效率比較高,特別是醫療行業的公司,市場認可度高,通過港股或美股上市,也更容易接觸國際資本,有利于企業的海外市場延伸。如果母公司將諸多資產捆綁在一起整體上市,不僅市場競爭力不足,也較難得到國際資本的認可。”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選擇分拆子公司到港股或者美股上市數量增多,還有多元化布局的目的。有的公司將母公司打造成控股型公司,要進行多個資本平臺的布局,港股就成為多地上市的一條捷徑。
“A+H”也成為部分醫療細分行業的標配,如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CRO)行業,其合作客戶主要是國際醫藥公司,因此國內CRO公司在A股上市的同時,也將港股作為公司資本和品牌的重要延伸。今年昭衍新藥登陸港股后,其也成為繼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之后,第四家“A+H”的CRO上市公司。
港股與A股
加快聯通速度
正是由于港股上市條件相對較寬松且上市效率更便捷,使得赴港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已經在A股試水。如東軟醫療曾在去年向上交所遞表謀求到科創板上市,此后又撤回申請在今年5月31日選擇了港股上市。
不僅上市條件較為寬容,自2018年港交所上市新規出臺,允許未盈利醫療公司在港上市之后,國內醫療公司也紛至沓來。張翠霞表示,A股科創板也有允許未盈利的醫療公司上市標準,而對比兩個市場的上市標準可以發現,港股對于未盈利公司的市值和研發技術要求低于科創板,相關標準更加明確、直觀,因此更具有可操作性。
張翠霞說,港股和A股有各自不同的吸引力,雖然存在一定競爭關系,但因為是兩個資本平臺,對于公司來說,先選擇港股主要是為了快速上市融資,隨著業績優良會繼續申請A股上市,以求獲得更高估值和更多融資。先選擇A股后選擇港股上市,則能更好地借助國內資本環境,有利于公司的并購擴張。
自港股不斷改革上市制度和A股實施注冊制改革試點,醫療行業欲實現兩地上市的公司數量不斷增多,如藥明康德等均是醫療行業細分龍頭。港股上市企業回歸A股的情緒更加高漲,如掛牌科創板的君實生物、復旦張江等。
醫療公司紛紛開啟多平臺上市背后,透露出“A+H”的聯通速度在逐漸加快,百奧泰在科創板上市4個月后便開始籌劃H股上市,剛在港股上市6個月的榮昌生物已啟動科創板二次上市。
桂浩明表示,許多醫療公司的研發成本高,有業務拓展和多元投融資需求,而A股和港股為這類公司提供了良好的上市環境,比如港股上市速度更快包容性更強,A股給出的估值更高,使得這類公司會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上市先后順序。
睿資投資俱樂部創辦人吳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積極實施“A+H”的除了醫療行業,還包括地產、物流、娛樂等,正籌備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的不乏網易、順豐等知名公司。醫療行業熱衷“A+H”,是因為兩地市場都給予醫療公司較高市場認可,今年的分拆上市熱,也推動部分公司將優質資產分散到不同的市場。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