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抗原自測產品在國內的放開,線上線下的渠道商紛紛加入到“搶貨”模式,有些人甚至開始擔心國內抗原自測產能供應。不過,從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情況來看,這種擔憂大可不必。
梁浩(化名)是一家中等規模的醫療耗材企業負責人,原本從事手術類耗材的生產、制造和銷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投入了近2億元參與到戰疫物質口罩、防護面罩等的生產。
同時,借助原有的銷售渠道,也涉足到新冠檢測試劑(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抗體檢測)的跨境貿易。2021年,公司新冠檢測試劑的銷售額幾百萬美金,包括東南亞、美國、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
作為防疫的重要物質,幾百萬美金的年銷售額不大。在梁浩看來,“因為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量,直接與疫情有關,而公司沒有直接從事檢測試劑的生產,市場需要的時候,往往拿不到貨,所以銷售額做大存在瓶頸。”
近段時間以來,梁浩發現手中的貨越來越難銷售。“現在有一個問題,市場流通的貨多了,都在打價格戰。”
比如香港市場,今年2月份,疫情在香港起來后,進價1美元左右的新冠檢測試劑,賣給香港的經銷商1.5~2美元。不過,隨著內地大量的檢測試劑進入香港市場,價格斷崖式的下降,很多零售渠道的檢測試劑,都只需要4元左右。現在,很多當地經銷商寧愿不賺錢也在拋售,市場很亂。
檢測試劑生產企業在疫情出現前,資本市場應該還比較陌生。不過近兩年來,由于疫情暴發后對檢測需求增長,一批從事檢測試劑生產企業快速成長。
需求的減少是影響檢測試劑銷量的另一大因素。梁浩說,很多西方國家對疫情的態度,沒有國內政府重視,紛紛選擇“躺平”,并逐漸放寬新冠檢測要求,這對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影響較大。從國外市場的需求來看,目前新冠檢測試劑的整體市場趨于平淡,現在試劑生意不怎么好做。
據了解,全球戰疫進入第三年,很多國家抗疫已經處于疲勞期,特別是隨著新冠病毒的毒性慢慢降低,近段時間以來,多國已經宣布調整出入境政策,放寬對新冠檢測的限制。
梁浩稱,去年四季度,新冠的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在歐美暴發,歐洲市場需要大量的自測試劑盒。當時,從國內試劑企業拿貨,包括運費、稅費,運到歐洲貿易商的手上,每人份的成本大概2美元,然后他們按照5~6美元的價格銷售。現在,競爭太激烈了,可能是擔心手中的貨出不了,都在拼命降價。
16:14 | 政策護航未來食品產業 生物技術推... |
16:06 | 京東方A:行業內廠商持續踐行“按... |
16:05 | 博云新材:子公司的硬質合金產品有... |
16:05 | 博云新材:下屬子公司博云東方從事... |
16:05 | 中國武夷:境外工程項目主要通過參... |
16:05 | 集泰股份:公司積極參與固態電池相... |
16:05 | 冠龍節能:目前尚未在西藏設立分公... |
16:05 | 京泉華:公司有部分線圈類產品可應... |
16:05 | 勝藍股份:數通類連接器產品能應用... |
16:05 | 東田微:2025年公司將重點推進光隔... |
16:05 | 柳工:生產銷售的產品都是在國內研... |
16:05 | 東田微:公司將嚴格按照上市公司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