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抗原自測產品在國內的放開,線上線下的渠道商紛紛加入到“搶貨”模式,有些人甚至開始擔心國內抗原自測產能供應。不過,從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情況來看,這種擔憂大可不必。
梁浩(化名)是一家中等規模的醫療耗材企業負責人,原本從事手術類耗材的生產、制造和銷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投入了近2億元參與到戰疫物質口罩、防護面罩等的生產。
同時,借助原有的銷售渠道,也涉足到新冠檢測試劑(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抗體檢測)的跨境貿易。2021年,公司新冠檢測試劑的銷售額幾百萬美金,包括東南亞、美國、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
作為防疫的重要物質,幾百萬美金的年銷售額不大。在梁浩看來,“因為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量,直接與疫情有關,而公司沒有直接從事檢測試劑的生產,市場需要的時候,往往拿不到貨,所以銷售額做大存在瓶頸。”
近段時間以來,梁浩發現手中的貨越來越難銷售。“現在有一個問題,市場流通的貨多了,都在打價格戰。”
比如香港市場,今年2月份,疫情在香港起來后,進價1美元左右的新冠檢測試劑,賣給香港的經銷商1.5~2美元。不過,隨著內地大量的檢測試劑進入香港市場,價格斷崖式的下降,很多零售渠道的檢測試劑,都只需要4元左右?,F在,很多當地經銷商寧愿不賺錢也在拋售,市場很亂。
檢測試劑生產企業在疫情出現前,資本市場應該還比較陌生。不過近兩年來,由于疫情暴發后對檢測需求增長,一批從事檢測試劑生產企業快速成長。
需求的減少是影響檢測試劑銷量的另一大因素。梁浩說,很多西方國家對疫情的態度,沒有國內政府重視,紛紛選擇“躺平”,并逐漸放寬新冠檢測要求,這對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影響較大。從國外市場的需求來看,目前新冠檢測試劑的整體市場趨于平淡,現在試劑生意不怎么好做。
據了解,全球戰疫進入第三年,很多國家抗疫已經處于疲勞期,特別是隨著新冠病毒的毒性慢慢降低,近段時間以來,多國已經宣布調整出入境政策,放寬對新冠檢測的限制。
梁浩稱,去年四季度,新冠的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在歐美暴發,歐洲市場需要大量的自測試劑盒。當時,從國內試劑企業拿貨,包括運費、稅費,運到歐洲貿易商的手上,每人份的成本大概2美元,然后他們按照5~6美元的價格銷售。現在,競爭太激烈了,可能是擔心手中的貨出不了,都在拼命降價。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